。 三、我国立法模式选择 如前所述,受苏联民法理论影响,我国《民法通则》选择了诉讼时效的模式,并且形成了胜诉权消灭说的基本理论。这一立法模式及其 因如此,近些年来,我国很多学者赞同抗辩权发生说。只不过,其中有的学者认定时效完成后请求权本身并未消灭{20}或请求权消灭而受领权仍然存在{21},有的学者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35.html -
了解详情
年新修订的《德国民法典》第199条规定,不作为请求权和排除妨碍请求权的时效期间始于请求权人获知存在请求权和违反行为,这样足以保护其免于突如其来的权利损失。 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3条规定: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01.html -
了解详情
起算的出发点就是从权利人能够行使请求权开始。民法通过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在计算”。 所谓“知道”,是指权利人实实在在 ),司法中实践中常使法官陷于尴尬境地,被千呼万唤的物权法不知何日出台。 时效制度立法上的空白给法律工作者留下了进军的处女地,只要我们善于学习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821.html -
了解详情
着市民社会和市场经济最可宝贵的诚信。[36]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仅2年时效期间的经过,义务人便可以拒绝履行义务,与传统的道德观念、正义观念以及对 权利,都是权利人在积极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对于这种情况,理应予以支持。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其权利;另一方面,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34.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行政诉讼附带请求损害赔偿。[1]只要权利人的起诉符合法定条件,均可发生诉讼时效中断。但是,权利人单独提起行政诉讼、刑事自诉或者检察院提起公诉,由于不是以 表示权利人放弃请求国家保护其权利的主张,所以应当视为未起诉,不能发生时效的中断。[3]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是权利人起诉后申请撤诉或者法院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044.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偏离了公平和公正的轨道,公平和正义得不到伸张。而人民法院直接适用诉讼时效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正可以弥补《劳动法》立法上的瑕疵,伸张公平和正义, 研究》1997年第十九卷第五期第138页; ⑤褚宸舸:《仲裁时效保护了谁?质疑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有关规定》,载法律教育网(www.chinalawedu.co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09.html -
了解详情
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担保法》对保证的诉讼时效的开始没有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 《担保法解释》)第34条规定: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从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785.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请求权不同于支配权,它不能无限期地长期存在下去,也就是说它一定受到诉讼时效期限的限制。另一方面,请求权虽有赖于义务人履行义务才能实现,但如果义务人不履行 作出一定的给付,并不存在强制权利实现的问题。所以,请求确认合同无效不受时效限制。 (三)抗辩权。抗辩权是指义务人对权利人行使权利拒绝的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092.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3 条规定: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 ,一旦期限届满,直接消灭权力本身。超过除斥期间,则权力本身即不复存在。时效期限届满以后,义务人抛弃期限利益的行为,可以视为创设了某种权利。从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024.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3 条规定: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 ,一旦期限届满,直接消灭权力本身。超过除斥期间,则权力本身即不复存在。时效期限届满以后,义务人抛弃期限利益的行为,可以视为创设了某种权利。⑻从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7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