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是被告败诉。在此时,就存在如何分配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问题。 二、被告负举证责任为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的证据,且被告必须明确、适格。如果法律、法规有行政复议前置的规定,还要提供已经申请复议及复议结果的证据。如果原告提供的证据证明提起诉符合法定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82.html -
了解详情
赞成通说的种种法源新论仍然显得十分迟疑。而且,《行政诉讼法》之后,1999年《行政复议法》[16]和2000年《立法法》[17]的相关规定都再次确认 中心的初步观察》,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6期。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讲话》,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89年版,第176-177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783.html -
了解详情
,逾期不起诉的就丧失请求法院保护的权利。对于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或在复议期届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起诉 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68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从而已然扩大了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将行政合同纳入了行政复议的视野。 所以行政合同类案件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关于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受案范围。(4)许多外国国家,例如,法国法已经规定上述合同适用行政法律规范而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222.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似乎充当着女娲补天的角色,在出台《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法释[2000]8号文件)之后,又印发了《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 《宪法》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七条,还是从《行政复议法》第七条中,无论是从《行政诉讼法》第五条、第五十三条,还是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38.html -
了解详情
和德国,却分别确立了起诉不停止执行和起诉停止执行的原则。[26]就此而言,复议或起诉是否停止执行与公定力并无必然联系。[27]二者之间的关系应如何 合法性问题,再行处理民事纠纷,或者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法释(2000)8号)第61条,根据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312.html -
了解详情
的,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领导下的行政立法研究组。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立法部门提供 人员之间的内部行政法关系更是一种“特别忠诚义务”关系而不能纳入统一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渠道,行政法的人文精神还停留在19世纪西方古典行政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82.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体制及法的结构,立法目的,受案范围,管辖的规定,参加人制度,前置程序,证据制度,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再审程序。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台湾 行政诉讼分为撤销诉讼、给付诉讼与确认诉讼。对于撤销诉讼一律需要先经过诉愿程序,即复议程序。而确认之诉中虽未明确指明需诉愿前置,但实际上也有诉愿前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40.html -
了解详情
依据本文的思路在事前确立更准确、更有合理依据的罚款数额,此类听证和/或行政复议可望得到减少(从而节省其时间和其他资源的投入)。在另一方面,如上所述,进行 还是罚,所以多拉点就多挣些运费”)。[48]在其“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1996年4月15日发布)中,国务院曾明确指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12.html -
了解详情
的裁量解释。后一缺憾则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在1999年颁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中创设确认无效判决 得以形式上的确定。换言之,在法律规定行政复议作为行政诉讼必经之前置程序的情形下超过复议期限未请求救济,或者在行政复议未被规定为行政诉讼前置程序的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