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刑法谦抑性的原则及轻刑化的理念。在现代法治社会,刑法的谦抑性具有限制机能,是刑法应有的价值意蕴。作为贯穿刑法领域的基本理念,其主要包括刑法 客户资产罪》,载《中国检察官》2006年第9期。 [8] 参见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23页。 作者简介:刘宪权(195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55.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死刑面前,更要讲求一个平等问题。只要死刑存在,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存在一个死刑适用标准的不统一的问题,而这又是十分敏感的,因为其极 修正而后者是刑法典的局部修正,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减死刑罪名的意义不亚于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对于后者来说,立法者可能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气以及更民主的决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43.html -
了解详情
定原则已成为世界多数国家的宪法性原则或刑法基本原则。其作为刑 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不仅有形式的侧面,即法律主义、禁止事后法,禁止类推解释, 理性。在借鉴的同时,应坚持罪刑法定原则 制衡下的期待可能性理论扩张性机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66.html -
了解详情
中是否存在一个能够用来解决所有因果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都产生了怀疑。[ 9 ] (P22) 3 我国刑法中的必然论与偶然论 因果关系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之争,长期以来 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内在的、合乎客观规律的、必然的因果关系;偶然论认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包括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必然的和偶然的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23.html -
了解详情
中是否存在一个能够用来解决所有因果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都产生了怀疑。[ 9 ] (P22) 3 我国刑法中的必然论与偶然论 因果关系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之争,长期以来 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内在的、合乎客观规律的、必然的因果关系;偶然论认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包括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必然的和偶然的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79.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无法从抽象理念中直接引出适宜于个案的结论,也无法从个案中径直抽象出基本原则。抽象理念需经过某种具体化的操作,才能发展出适合于个案裁判的规则, 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78-591页。 ⒄参见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0-81页。 ⒅参见刘艳红:《开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58.html -
了解详情
中是否存在一个能够用来解决所有因果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都产生了怀疑。[ 9 ] (P22) 3 我国刑法中的必然论与偶然论 因果关系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之争,长期以来 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内在的、合乎客观规律的、必然的因果关系;偶然论认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包括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必然的和偶然的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74.html -
了解详情
量刑的一般原则和制度为研究对象的,更具有理论性。而刑法各论则是对应于刑法分则,是以具体犯罪为研究对象的,更具有实践性。本文对刑法各论中的基本理论问题 能规定具体犯罪和法定刑。这是在立法体例上和外国的一个很重大差别。过去我们对刑法进行补充往往采取单行刑法的方式,例如,一个《决定》或者一个《补充规定》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366.html -
了解详情
报复时代配刑活动的基本准则。就外国刑法而言,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与古印度的《摩奴法典》是以刑害对称为配刑原则的典型。前者主张 善译、马香雪转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96页。 [4] 参见蔡枢衡《中国刑法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85186页。 [5] 参见〔德〕康德《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197.html -
了解详情
纷争各方都能接受的写法,既界定了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又强调了罪刑法定原则,同时给单位犯罪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留下了空间,因而是现实条件下最好 ,是指没有公司化的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联合企业、三资企业以及外国企业;所谓事业单位,是指从事公益性活动的非经营性组织;所谓机关,主要是指国家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1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