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各方利益,特别是能够充分考虑到保护区生态环境利益,使规划者、评价者、管理者能够吸收公众意见中的合理成分,做出科学的决策。 (二)使保护区政策更易得到 文化和本土文化资源,它们是多元文化的基本构成因素。因此,提倡生态保护的公众参与,将众多的民族、古老的文明、本土的文化融入其中,营造一个有利于民族文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037.html -
了解详情
体系的结构还不完整,子系统不周全,导致系统功能不完善,使环境资源保护关系中的某些环节尚无适当的控制手段。 1、功能不协调。从实践上看,它表现为某 人民群众的监督主要再现为以环境评价制度等为内容的公众参与,而公众参与首先取决于公众环境意识,其次取决于制度的保证,我国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人民群众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285.html -
了解详情
的融洽与和谐;另一方面公众参与可以对行政权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保障行政权的合法行使。我国在1996年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中新增加了环境影响报告书中 防治法》也作了同样规定。在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更明确规定建设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征求建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808.html -
了解详情
各国需要持续审查其预防义务以便赶上科学知识的进展。在多瑙河盖巴斯科夫大坝案中,国际法院判决当事各方参照环境保护的新需求,重新审查依据1977年条约在多瑙河 废物的循环利用等多种形式。[16] (三)公众参与 国家应设法让其生命、健康、财产及环境可能受到影响的公众参与决策进程,让他们有机会提出意见,并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86.html -
了解详情
: (一)缺乏全局观念,立法中突显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 当前我国地方环境立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立法机关委托相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立法的情况,可以说这一方式 。 (二)行政气息浓厚,缺乏公众参与 回顾世界环境保护30多年的历程,环境政策法规创新的过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环境意识同步前进。总的趋势是综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83.html -
了解详情
共和国水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淡水资源是一种有限的地球生态中的水,它来源于大气降水,以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的形式 保护行为等项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的总体环境意识偏低;公众有意识地直接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总体水平较低。[16]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进步,其中一个主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823.html -
了解详情
;决策保障体系;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 ;加强市场研究 ;重视分析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加强信息沟通;加强市场营销等。[6] (六)完善节水 ,高级工程师等。现任上海政法。 【注释】 [1]李艳芳: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局限性 ,《中国环境报》,2004-3-5。 [2]沈满红:《经济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765.html -
了解详情
治理政策倾斜等问题。基于环境民主与环境效益的博弈,提出引入农村环境社区治理模式,依托现有的农村自治组织,实现农村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 【英文摘要】There 保护技术作为支撑。由于我国环境保护科研投入较低且侧重于城市环境治理方法的研究,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效率不高。在我国农村环境治理中,长期机械套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599.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政府也一贯将城市环境管理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根据我国环境统计公报,我国污染物来源的绝大部分是城镇生活污水和位于城镇的工业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1]由此 地方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立法中都应当设立的制度。该制度明确规定公众参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容、渠道、方式,鼓励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518.html -
了解详情
在《宪法》中也加以体现,如《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立法目的是典型的二元论。这一 公众参与制度。环保法不仅要一般地提倡公众参与,而且要最大限度地为各种社会主体的参与提供便利。《环境保护法》虽然对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事务和检举权、监督权都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5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