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像、拍照或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等传播庭审活动,不得进行其他违反法庭规则和不服从法庭指令的行为。律师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拍照或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等 再次被依法责令退出法庭、强行带出法庭的,不得继续担任同一案件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人民法院应当对庭审活动进行全程录像或录音,对律师在庭审活动中违反法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4050.html -
了解详情
与辩解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翻供通常是指被告人在庭前认罪后又否认自己的庭前认罪供述(即否定自己的犯罪行为),这种否认既包括对其庭前认罪供述证据 。《排除非法证据规定》第六条规定:“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应当要求其提供涉嫌非法取证的人员、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相关线索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1558.html -
了解详情
,又通过今天的法庭调查,对案情已基本掌握,现就争议的问题发表辩护意见如下:与前两位辩护人所述共性的问题不再重复论述。一 、被告人肖某的行为不构成盗掘古 在本案中触犯的罪名应当是销售赃物罪,建议法庭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对肖某的行为准确确定罪名,并结合其所参与的犯罪事实和立功表现,对其从轻、减轻处罚。以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1277.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认为瑕疵或者轻微违法行为能够得到合理解释,或者能够得到其他证据的印证,就可以依法采信控方提交的证据。而在法庭审判流于形式的情况下,这种合理解释 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根据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59条的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358.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被采纳为证明该人存在过失或者实施了应受处罚的行为;有关某一方提出、表示或者接受和解的证据,不能被用来证明该方对该项诉讼争议负有责任的 案例对此加以说明。 某检察机关对被告人某乙以受贿罪提起公诉。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对公诉方证据的合法性提出以下质疑:一份证人证言笔录是由一名侦查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2593.html -
了解详情
有关损失情况的评估结果并不客观,与刘某所涉两则信息之间的因果关系亦无证据能够予以证实;即使刘的行为构成犯罪,刘某也是主动供述了未被侦查机关掌握的 减轻处罚,所犯侵犯商业秘密罪从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为支持上述相关辩护意见,胡某的辩护人提交了中钢协立军令状今年铁矿石价格要降到07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2385.html -
了解详情
讯问过程中出现违法办案、侵犯人权的行为。 第三,适应检察机关打击职务犯罪的需求。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以来,检察机关在打击职务犯罪方面面临多重考验。其一 的原则,不可避免地造成录音录像无人监督制约的局面,从而影响到最后形成的资料在法庭上的认可度。 第三,操作程序不规范。[30]一是录制准备工作协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6023.html -
了解详情
,依法开示、双向开示和全面开示。依法开示不难理解,将控辩双方的开示行为都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下,是保障诉讼程序顺利进行,防止推脱塞责的必要条件。 方开示的证据具体包括准备传唤到庭的证人及其询问笔录;辩护人庭前询问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以及鉴定人及形成的笔录;拟在法庭上使用的书证、物证、鉴定结论、勘验及检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837.html -
了解详情
,依法开示、双向开示和全面开示。依法开示不难理解,将控辩双方的开示行为都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下,是保障诉讼程序顺利进行,防止推脱塞责的必要条件。 方开示的证据具体包括准备传唤到庭的证人及其询问笔录;辩护人庭前询问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以及鉴定人及形成的笔录;拟在法庭上使用的书证、物证、鉴定结论、勘验及检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836.html -
了解详情
为解决法官包揽过多,没有充分发挥控辩双方作用的问题,法律规定由公诉人、辩护人向法庭出示证据,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互相质证、 移送制度,也是考虑到法官因为庭前无法全面阅卷,只能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保持消极裁判者的形象,而对案件事实的实质审查无法发挥积极作用,甚至不得不将法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1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