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全球化时代,维护国家主权仍然是国际关系的最基本准则。要坚决反对那种借口全球化,甚至以一个国家的国内法为标准,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侵犯别国主权的 关系,而个人既有的权利就没有这种资格。“权力‘能够’(有能力与资格)以自己的‘强制力’作为;权利则只是‘可以(有资格)作为或不作为,权利主体自身无直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html -
了解详情
的东西,或者是某种社会发展规律或历史必然性的显现。持这类看法的人可以是中国人,也可以是任何其他国家的人;他们可以是商人、律师、官员 of Law)就与法律规则(a rule of law)区别开来。授权一个暴君为所欲为的规则可以是一条法律规则或一部宪法(a constitution),但它肯定背离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html -
了解详情
当然不能被购买,被继承,也当然不必受到其他国家的武力干涉。国家本身即一个至善的单位,尽管现世/俗世国家都没有实现至善,因为“永久和平”远未到来 [xiii] 参见[美]麦克尔·哈特,[意]安东尼奥·奈格里:《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杨建国、范一亭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xiv]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9.html -
了解详情
应该享有人权,他或她是人类中的一员。如果那些国家不能保护他们,其他国家的人民则有道德的义务以保证这些普遍的人权。个人之人权高于国家 说, 北约不逮捕Radovan Karadjic 和Ratko Mladic会对法庭和国际正义之未来产生一个致命的打击。“它将表明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正义也不能很好地运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6.html -
了解详情
的地方性法规,为了慎重起见,也要参考其他国家的相关立法。如北京市最近在制定有关养宠物的法规的时候,就广泛地参考了像纽约、巴黎、伦敦、东京 ,其基本含义是任何人在被法院最终判定有罪之前,应该被推定为无罪的人。该原则最早由意大利著名法学家贝卡利亚(Cesare Bonesana Beccaria)提出,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3.html -
了解详情
”。例如,他在谈到英国人民享有的其他国家的人民从未有过的极端新闻自由时,揭示了这个重要的观点,他说“我们的法律之所以容许我们享有这种自由,原因 1000个治安官[115]和10000个郡代表。休谟写道:让郡代表拥有全部共和国的立法权,由大多数郡决定问题,而且权利平等;让参议院拥有投票权,关于立法权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0.html -
了解详情
的形成也有一个过程,最初大致是先有关于某一行为或社会关系正当与否、应当与否的观念,这时,法律观念与伦理观念并无严格界限。然后随着个人对社会关系调整的认识不断 引书,第5章。)至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和民族可以完全隔绝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而获得单独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共同的法律需要来自于全球之间交往的不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7.html -
了解详情
仍习惯于按本地法行事。后来,法律人类学者、法律社会学者进一步发现,法律多元的状况不仅仅在殖民地社会存在,而是在所有社会、包括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都普遍存在。显然 时代以来,现代世界各国法律制度都不是封闭地、不与其他国家的法律制度交往而自我发展的。……当代世界法律制度中,法律移植不仅发生在同一法律集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3.html -
了解详情
习惯、社会规范以及诸如社会组织、利益集团、供以参考的其他国家的宪政制度等对制宪程序产生的影响。 在静态经济研究中,20世纪初美国著名历史学家 分析方法研究宪法文本本身产生变动。[2]亚瑟?丹泽(arthur denzau)所作的努力是一个典型例子。他研究了显形宪法变迁中宪法变迁和议程控制(agenda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4162.html -
了解详情
为国家设定了保护义务,从而也构成了国家行使公权力的原则和限制。从其他国家的宪法来看,这种条款一般被称为概括性人权保障条款,又称为总则性人权保障条款 作出的。因此,其情况与我国多有不同。 [10] 日本学者将之形象地称为人权的通货膨胀。 [11] 参见萧淑芬:《我国与日本宪法概括性人权保障规范之初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00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