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关心失足未成年人的学习和生活,要积极帮助不起诉、免除刑事处分和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育或刑满释放的未成年人的复学、升学、就业,真正把教育关怀的情感送给他们,使其自我悔悟改造后自食其力,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 林俊清 陶改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758.html -
了解详情
措施,关心失足未成年人的学习和生活,要积极帮助不起诉、免除刑事处分和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育或刑满释放的未成年人的复学、升学、就业,真正把教育关怀的情感送给他们,使其自我悔悟改造后自食其力,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 林俊清 陶改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508.html -
了解详情
惩罚。诚如菲利而言,刑法对于激情犯和蓄谋犯也是没有效果的。世界范围内刑满释放人员居高不下的再犯率,也有力地说明了特殊预防理论的片面性。此外,严厉的 趋向可以说明。以美国为例,自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风行一时的犯罪人矫正模式失败后,美国即有大量学者主张对犯罪人应当回归痛苦的惩罚,以实现社会正义,911之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485.html -
了解详情
,1990年12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于2002年12月刑满释放。2004年5月因盗窃罪被逮捕。在起诉阶段,对被告人张某构成盗窃犯罪没有 构成累犯及如何处罚有不同意见。 一种观点认为,张某在主刑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后,两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盗窃犯罪,符合累犯的构成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607.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教育和协助下完成的。另外,犯罪分子服刑期过后,重新获得公民所应有的一切权利,刑满释放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同时还涉及到重返社会的监督问题,都离不开社会。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写道:一个被控犯了罪的人,经监禁而获释后,不应背上什么耻辱的名声。但曾经的犯罪分子返回社会重做新人,根据犯罪的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83.html -
了解详情
的宣告已被撤销的; ●长期在外、下落不明的父或母回到子女身边的; ●刑满释放,恢复监护权对未成年子女并无不利影响的; ●出于其他情形,经人民法院宣告恢复 监护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2、遗嘱监护人 后死亡的父或母可以遗嘱形式指定被监护成年人的监护人。 3、选任监护人 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894.html -
了解详情
2.延伸审判职能,帮扶挽救 少年法庭还将未成年被告人在审判前、审判中、审判后的表现情况全面记录在档案中,依靠各方力量跟踪回访、考察帮教,从而达到剖析 权益和积极做好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教育矫正工作。 4.建立失足少年安置工作机制 对刑满释放、解教少年及判处缓刑、管制、免刑少年的安置帮教,是预防他们重新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58.html -
了解详情
张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2003年4月刑满释放。被释放前,张某父母均已病故,回家后一人独居。因家境贫困,加之有犯罪劣迹,难以娶妻成家,遂幻想能 的幼儿路过,张某便尾随其后,乘李某不备,抡起手中的甘蔗将李某打坐在地(后经鉴定李某受轻微伤),然后从李某怀中夺取幼儿逃跑。李某大声呼救,过路群众将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405.html -
了解详情
终生背着犯罪人的标签,导致其某些权益的丧失、资格的限制和名誉的损害,给刑满释放者的就业、就学、生活等带来诸多困难,影响他们重新做人的信心,延缓了 。 在报应观念的视界下,未成年人犯罪承受前科带来的各种规范内与规范外的不利后遗影响,饱受心灵上的煎熬,似乎是罪有应得、咎由自取、 应有下场!既然如此,消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932.html -
了解详情
环境,待其出狱后予以和谐的社会接纳,才能有效地进行特殊预防。与犯罪分子做坚决的斗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对已经改造好的刑满释放人员予以关怀和帮助,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 湖南大学法学院·周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1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