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提前通知解除:为了保障劳动者全面自由发展的权利,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均规定了劳动者的辞职权,即劳动者单方无条件提出辞职的权利,但 的其他情形。而且在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情形的,劳动者可以立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64.html -
了解详情
,均未作明确规定。 (二)完善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责任规定的建议 应尽快制定《劳动合同法》,然后废止《赔偿办法》和《补偿办法》两 1995]309号)第26条的解释。 [3 ] 用人单位未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而解除劳动合同,依法给予劳动者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通常称为代通知金。 [4] 李景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3555.html -
了解详情
平等,导致用人单位欺凌劳动者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更好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以强制性法律规范规定了用人单位的各项义务,如各类保险金的缴纳、 。 结论 ⒈一般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承担的责任要高于一般的民事关系,所以如果是劳动关系,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如果构成工伤就按照工伤程序以及工伤保险待遇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2788.html -
了解详情
出具的受理通知书或者其他已接受仲裁申请的凭证、证明。 第十三条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二款和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符合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应告知用人单位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裁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该仲裁裁决;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0815.html -
了解详情
中,钻我国目前对借调的法律规范还没有明确规定的空子,利用借调行为,控制劳动合同法造成的用工成本增加,规避劳动法形成的法律责任,更有甚者要求劳动者自行寻找借出单位 的所有用工主体责任全部推至借出单位,而借出单位因与劳动者多为形式上劳动合同关系。借出单位名存实虚,且借出单位企业实力往往远低于用工单位。用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4304.html -
了解详情
. [4]黎建飞,李敏华. 劳动合同服务期责任的法哲学思考[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2) . [5]董保华. 劳动合同法的软着陆[M].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6]饶 艾. 劳动法基本原则研究[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1( 1) . [7]秦国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1322.html -
了解详情
条款,缺少前述内容的,可以依照集体合同、同工同酬、国家规定等补充确定,不影响劳动合同的成立;用人单位无需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 【评析】 笔者赞同第二种 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即职工与用人单位对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的,可直接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规定的集体合同、同工同酬、国家规定等执行。由此可知,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3962.html -
了解详情
、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竞业限制、违约金等条款。可以纳入劳动合同法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条件考量范围的条款至少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该条款涉及 即部分约定条件提高、部分约定条件降低的判断。 此种情形下,有观点认为,鉴于劳动合同约定的整体性,应从有利于保护劳动者权益出发,当有些条件降低、有些条件提高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9413.html -
了解详情
未废止的情况下,该条款依然有效,并未考虑《劳动法》二十五条和《劳动合同法》三十九条的内容变化问题。北京市的规定出台最晚,与宁波市的规定 混为一谈,导致无法区分案件事实究竟是违纪还是违反规章制度。实际上,“严重违纪”即为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而不是严重违反规章制度。(4)以诚实信用作为是否违反职业道德的基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5706.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责任,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六)工资问题24.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进行岗前培训,考虑劳动者进行岗前培训是用人单位安排 应该有法律明确规定或约定作为依据,不宜一概适用连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92条的规定,对于合法的劳务派遣,原则上对于属于用工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17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