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无法自由行使。 实践中一般将处分权的范围理解为当事人行使处分权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再审程序中当事人处分权受到明显 是在代表国家支持一方当事人,反对另一方当事人,破坏了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使当事人在寻求公权力救济时的力量对比失衡,与立法赋予检察机关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415.html -
了解详情
在效力上具有普遍性,那么这种活动无疑就是制定普遍效力规范的活动,从这个角度上讲,司法解释不应当简单的理解为司法审判活动。笔者认为司法能动性主要表现为个案审判 。笔者倾向于适度保留,理由如下: 第一,这是由民事诉讼发现事实,做出正确裁判的要求决定的。虽然我们已经确立了法律真实的基本理念,摒弃了客观真实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09.html -
了解详情
和调解实践注入源头活水,对调解制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调解保密性的内涵 作为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法院调解在民事诉讼法中有明确规定,特别是作为 是鼓励当事人参与调解,帮助当事人交流信息,探究共同话语,寻求解决路径,促进调解的自治性解决,而不对当事人作出结论或者裁断。调解人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双方当事人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11.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在法律上确认当事人之间和解协议的效力。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自治和解是平等、公平、自愿原则下进行的,符合法律规定。法官的主持或核准又能防止当事人规避法律, ,达成协议,并经法院确认记入笔录或依协议作出裁判,以终结全部或部分诉讼的活动。其基本特征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和解是当事人之间合意达成协议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398.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中认定事实是严格按证据规则运作的。 (2)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 ①《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并未解决证明责任分配问题 该条第一款规定 2000年7月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3、毕玉谦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证据若干规定的理解 与适用,2003年民主与法制出版社出版 4、李国光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47.html -
了解详情
的意识自治应当是现代调解制度的核心理念。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做好民事诉讼调解工作,对于及时化解矛盾,促进社会交易的 诉讼程序给当事人带来的理解困难,以通情达理的对话和非对抗的斡旋缓和当事人之间的对立,既着眼于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现实纠纷,又放眼其未来的合作与和睦相处;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39.html -
了解详情
之,事物之性质上,否定之人无须证明。可见,罗马法就举证责任确认了两个基本原则,其一为原告有举证责任之义务,它是无原告就无法官这一古老法则在 证明责任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4、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5、樊宗义主编《证据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82.html -
了解详情
无关的要求都写入调解协议之中,堂而皇之地归于当事人的处分行为。其二,调解的合法原则得不到普遍遵守,在民事诉讼活动中,法院审判人员往往带有调解偏好,以致于 》,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27页。 [7]徐国栋著,《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3-124页。 作者:李刻苦...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12.html -
了解详情
资源的巨大浪费。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对民事诉讼证据的随时提出主义加以改造,以克服其易被当事人滥用从而导致诉讼混散的弊病。基本思路是对随时提出主义进行一定程度 几个方面:第一,证据失权制度有利于公平原则的落实和程序公正的实现。在法律上规定证据失权制度,通过设置提供证据的期间,能够为双方当事人创设进行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84.html -
了解详情
原因或事由的发生而丧失。要使审前准备程序发挥整理争点和证据的功能,在我国目前的民事诉讼体制下,必须建立答辩失权和证据失权制度。由于被告在整理证据时 答辩状送达被告时,可以根据诉答情况或当事人请求决定下一步工作。如果当事人间的争点已基本明确,法官可通过初步审理(预备庭)进一步整理争点,或直接进入开庭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5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