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评议及思考 其实产生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的根源有二: (一)是前者站在登记权利人利益的立场上,认为如果以第三人的主观状况作为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的 取得的规定③,并且认为《物权法》第16条的规定是制定善意取得制度的依据④。 (二)是缺乏法律明文规定。从比较法看,《德国民法典》第892条就对不动产公信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52.html -
了解详情
具体体现在《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根据上述立法的条款,中国大陆土地征收法治的主要内容是: 1.征收主体 所谓征收主体,是指享有征收权 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从中外宪法、物权法的规定可以看出,公共利益是世界各国土地征收、征用制度的基本要件之一,是为土地征收设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621.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的平衡,应对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进行进一步的区分。 关键词 善意取得制度无权处分合同效力 一、案例思考 甲与乙罗签订买卖合同将甲所有房屋卖与乙,在 起到的是保护所有权人利益的作用。在我国的立法下,一旦认定无权处分合同为有效,则第三人自可依据有效合同进行登记或交付,进而取得所有权,此时所有权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023.html -
了解详情
鼓励保险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资本市场,投资不动产和创业投资企业试点。但是截止2008年1月19日在京召开的中国国际私募股权投资论坛,这个试点还 /266738.shtml。 [26]合伙企业法大大简化了注册登记手续,设立了当场登记制度,迎合了商业登记向自由化、便捷化迈进的国际改革潮流,可参见该法第10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553.html -
了解详情
的评议及思考 其实产生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的根源有二: (一)是前者站在登记权利人利益的立场上,认为如果以第三人的主观状况作为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的 取得的规定③,并且认为《物权法》第16条的规定是制定善意取得制度的依据④。 (二)是缺乏法律明文规定。从比较法看,《德国民法典》第892条就对不动产公信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345.html -
了解详情
《证券投资基金法》、《信托法》等已齐备,惟缺国外VC盛行的有限合伙的立法供给。一些地方对此作了先行探索,如2001年2月21日北京市 /26/266738.shtml. [26]合伙企业法大大简化了注册登记手续,设立了当场登记制度,迎合了商业登记向自由化、便捷化迈进的国际改革潮流,可参见该法第10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52.html -
了解详情
形成省级以营业税为财源支柱、市县级以财产税为财源支柱的格局。不动产税是最适合基层地方政府掌握的税种,是非常稳定的税源,只要地方政府一心一意优化投资环境,自己地界上 》和《规费法》,对于与地方财政关系最为密切的税及非税公课,提供了基本的法律制度,对于地方税的立法权限分配,该法仍认为应由中央来行使立法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356.html -
了解详情
对抵押权的行使期间和实现途径的规定进行制度创新,对担保法有关条款予以补充、修改。两个并存的立法诸多的冲突,使抵押权的实现在理论和实务中多有争议。 不确定性。根据物权法定原则,规定期间经过,抵押权消灭即可达到这个目的。但这样规定又与不动产物权设立、消灭登记生效的规定相触。因此,折衷规定为期间不行使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233.html -
了解详情
观点认为:《物权法(草案) 》中规定了各类所有权并规定了平等保护原则, 体现了物权法反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立法目的, 也使物权法充分体现了我国 排除妨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以及登记的不动产物权人主张返还原物的请求权不应适用诉讼时效制度。[20]有的学者认为, 取得时效的规定尽管在某些方面与诉讼时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50.html -
了解详情
效力,并不是在登记对抗主义立法模式下的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换言之,即使适用登记对抗主义,只要法律没有特别规定,准不动产物权的变动还是必须交付, (试行) 》(1996港务监督局港监字284号) . [24]许明月等:《财产登记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P.28 [25]孙宪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09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