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性质。 笔者建议,为加强对过失渎职犯罪的打击力度,应该引入监督过失理论来认定此种因果关系。 所谓监督过失,是专门针对上层管理者疏于管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 依据。一般的过失犯罪因果关系存在于行为人及其行为所导致的直接危害结果之间,比如交通肇事罪中骑车人被第一辆汽车撞倒后又被第二辆汽车轧死,这种情况下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54.html -
了解详情
1、肇事后逃逸,后被公安机关抓获或者被人民群众扭送到有关机关的,都不能认定为自首。2、肇事后立即报警、抢救伤者和财产,后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8870.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损害结果时,就是危险驾驶犯罪行为,但是,危险驾驶犯罪行为是否就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罪,继而进行刑事处罚,则需要予以区别对待。以实践中醉酒驾驶或者 比赛才能真正提高驾驶水平,随即一起驾驶各自改装的赛车突然驶入闹市区快速行驶,一时间交通为之瘫痪,路人均陷入极大恐慌之中,对此如何处理方为妥当? 笔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764.html -
了解详情
停产整改的要求,由此还符合了消防责任事故罪的构成要件。因此,本案充分表明了危险物品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消防责任事故罪之间可能存在竞合关系,不 罪适用上的平衡与协调,也不利于有效保护法益。诚然,不以交通肇事罪论处,也可能认定为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但是,在人们观念中该罪主要适用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76.html -
了解详情
的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同理危险驾驶罪行为进一步致人死亡尚未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场合也不能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但根据全案具体情况可认定为 还应当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进入酒吧等场所。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⑴参见《中国历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官方统计》,http://auto.163.com/10/070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998.html -
了解详情
义务的人就构成过失。 另外,全国有影响的案件中,1980年渤海二号事故案认定海洋局长渎职的过失,1990年的新疆克拉玛依火灾案,1997年山西假酒案、綦江虹桥案, 必然会发生事故的,指使、强令人的心理就是故意,而非过失,此时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只有当指使、强令者本人对结果的发生,不抱希望或放任的态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7255.html -
了解详情
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对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道路的规定,笔者认为应当作出实质解释。应当看到,在道路上这 公共安全罪的犯罪构成,相应地,在司法上应将其行为解释(认定)为相对有利于被告人的交通肇事罪。 (二)对于危险驾驶行为连续发生第二次乃至多次交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395.html -
了解详情
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对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道路的规定,笔者认为应当作出实质解释。应当看到,在道路上这 公共安全罪的犯罪构成,相应地,在司法上应将其行为解释(认定)为相对有利于被告人的交通肇事罪。 (二)对于危险驾驶行为连续发生第二次乃至多次交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933.html -
了解详情
的状态之中,就可以认定行为人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其肇事后的醉酒驾驶逃逸行为就又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应当与交通肇事罪合并处罚。 2.危险 ,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认为,行为人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司法实践中也不乏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的判例。[44]但是,笔者认为,行为人在故意饮酒前根本没有杀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72.html -
了解详情
的状态之中,就可以认定行为人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其肇事后的醉酒驾驶逃逸行为就又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应当与交通肇事罪合并处罚。 2. 案件,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认为,行为人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司法实践中也不乏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的判例。[44]但是,笔者认为,行为人在故意饮酒前根本没有杀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4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