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相互质证”。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我国民事诉讼中愈加注重强调证据的当庭质证。由于司法实践中没有准确界定好法官与当事人在 诉讼参加人提供的证据进行公开的辩认、说明、质疑、质问和辩驳,以供审判人员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予以确认和否认的一项法律制度。 三、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7.html -
了解详情
职责上看,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是为了保障国家审判制度的正常运转,保障当事人的权利。从权利义务上来看,一旦与当事人等形成审判法律关系,这些职责就会转换成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相对的审判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 (2)人民检察院的诉讼权利义务关系。由于我国现行民诉法规定的不周,致使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9.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调解中如何贯彻落实?为此,有必要对法院调解的合法性原则进行再认识,以利于审判实践。 一方面,法院调解作为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规定在《民事 都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解决民事争议的方式,民事诉讼中保护、便利和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实行开庭审理,实行公开、合议、辩论等各项原则制度,对解决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35.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中将调解与案件的类型化联系起来,预示着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对于调解角色的认识和定位正在历史的回旋中走向成熟。虽然该规定也在许多方面隐含 为同类纠纷的解决提供依据或参考。我们在讨论调解在诉讼中的角色时,始终不能忘记民事审判制度在解决个案纠纷的同时,通过形成规则之治(即法治)、在公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85.html -
了解详情
在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司法理念的革新进步,在基层人民法院进行民事审判活动中遭遇到诸多法律适用的难题和法律制度的缺陷造成的空白,从而制约了基层 进步的基础上,暂可采取一些临时性的措施来予以弥补。即对民事诉讼的程序、制度,根据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和居民法律意识的差异实行地方化、区域化。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11.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案件事实;二是适用法律。其中认定事实是适用法律的基础和前提,是整个民事诉讼的中心,我们常说的“以事实为根据”实际上就是“以证据为根据”,事实的认定 责任的免除、举证责任的转换等一系列制度的有机整体。1、举证责任的分配是举证责任的核心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是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40.html -
了解详情
的经验,笔者认为,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应构建一个以当事人为主导,全方位公开,公平合理的审前准备程序,并配以相应的制度。审前准备程序的目的在于收集证据材料,确定 阶段的事。明确了这一点,我们便能更好地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充分发挥各个阶段在整个审判流程中的作用。审前准备程序在公正与效率两方面都有其自身的价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6.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事实就越容易得到准确认定,因而法律对进入诉讼的事实材料一般不预先加以排除,尤其是实行自由心证的大陆法系国家的证据制度,对证据能力是很少加以限制的,我国 符合合法性的要求不得作为证据提出和需要予以排除,才是需要关注的。在我国民事诉讼中,不具有合法性的证据材料有三种:(1)主体不合法,即形成证据材料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67.html -
了解详情
、甚至仅仅根据怀疑,就拘留其当事人。 英国等其它国家亦有类似动向。无罪推定、由独立、公正的法院进行及时、公平、公开审判、以及沉默权原则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和发展,即以程序对话和程序管理机制为修正范式、从绝对走向相对的对抗制,是民事诉讼制度和诉讼文化发展的全新方向。 民事诉讼的本质,决定了法官职权的最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79.html -
了解详情
时适用。因此,近年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不少学者提出要将诚实信用原则引入《民事诉讼法》中,并据此建立一些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各诉讼主体的诉讼行为{1}。 目前,民事 易言之,在身份关系案件中,诉讼的提起、审判对象的决定、诉的撤销虽然原则上还是依据当事人的私权自治,但是,请求的放弃、认诺,以及和解是不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