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事诉讼法修改予以解决,但立法机关却未对此作出反应,这是非常遗憾的。 民事诉讼中的裁定有十多种,并非所有裁定都有必要抗诉。但是,立法没有进一步明确 问题还需充分论证与精心设计。 第三,关于抗诉程序中的证据问题。由于法院生效判决可因证据缺乏、伪造等证据方面的原因成为当事人申请再审和检察机关抗诉的事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49.html -
了解详情
渠道,为当事人发现事实和提出证据提供各种机会和手段,它是法院与当事人之间三方互动的过程。审前程序在整个民事诉讼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但就像 或反驳;法官具有程序指挥权,主要组织、监督当事人双方进行诉讼活动,其对审前活动的日程、次数、决定采取诉讼保全、先予执行等临时性救济措施具有决定权。要防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58.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各自的地位。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决定性支配地位必然在解决经济纠纷的民事诉讼程序中得到体现。只不过国家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不是通过经济行政管理部门来实现,而是 法院依职权为之。当事人提出请求的种类和范围,对事实的主张;证据的调查收集;对权利的处分;抗辩理由和依据等诉讼中的实体问题,完全交由当事人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69.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仍然是在传统意义上使用的。 2.狭义的民事简易程序,也称普通意义上的民事简易程序。它不仅排除了民事诉讼中的其它简易化程序,如督促程序、 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事实清楚,是指当事人双方对争议的事实陈述基本一致;并能提供可靠的证据,无需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即可判明事实,分清是非: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66.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各应当对那些事实负证明责任,这种解释也无法解决事实真伪不明时法官如何裁判的问题。 ②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标准 A、凡主张权利或法律关系存在的 的败诉后果。 5、严格被告的举证时限和恰当的证据保全,有助于举证责任倒置的正确适用。在举证责任倒置的诉讼中,虽然被告对特定的内容负有举证责任,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47.html -
了解详情
以日本为例,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已经相继将民事执行部分、诉讼保全部分分别从《民事诉讼法》当中剥离出去,成为独立、单行的《民事执行法》和《诉讼保全 证据法的普适性书籍主要是关于刑事诉讼中的证据理论,关于民事证据制度及理论很少。加之撰写证据法的学者大多是刑事诉讼法的学者,因此,必然扬长避短,在论及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91.html -
了解详情
改革实施法令》,民事诉讼的改革仿照德国,强化了法官在诉讼中的中心作用。1993年联邦最高法院又进一步修改了发现程序,规定了证据和信息的强制出示制度。美国 当事人的对抗主义。1989年日本颁布实施了《民事保全法》,1990年日本修改了民事诉讼法。在诉讼程序中设置了审前的争点整理程序和完善了当事人收集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136.html -
了解详情
而且这一趋势日益呈现出普遍性来。如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将诉权上升为宪法上的基本权利。 可以说,在事实上,所有国家都承认国民享有诉权(司法救济权),尽管 。 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在民事诉讼中,具体体现为: (1)可依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行使起诉权、答辩权、反诉权、上诉权;是否提出撤诉、证据保全、再审、强制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38.html -
了解详情
未具体说明哪些判决和裁定检察 机关可以抗诉,比如非诉讼程序的判决,关于财产保全的裁定等,这势必造成实践操作中的困难,也是造成检、法两权时常发生冲突的原因 的支配权。与此不同,在社会主义国度里,民事关系的非私法性质就决定了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处分权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这一论断是从社会形态以及民事纠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904.html -
了解详情
90%以上的工作量,法官释明权主要或大量行使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为此,本文专谈一下立案法官在民事诉讼中行使释明权的方法和内容问题。 一、一般民事案件的 程序性事项的释明。如当事人提出的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先予执行方面的程序和诉讼费用的交纳、各种程序的审限、程序性权利行使的期限等问题。程序问题本来是公开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