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政治体制,以党代政、党政不分,行政权力无所不及。尽管宪法、法院组织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但法院的财权、人权受制于地方党委政府,法院 权利主体的这种自主性为法律所保护,任何非权利主体都不得侵犯和干涉。”②民事诉讼程序实际上就是对当事人民事权利的保障程序,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本身就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77.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上形成弱肉强食的法则,造成实质上的不平等。考虑到上述原因,并结合成文法国家民事诉讼中连续审判的特点,我们提出以“协同主义”作为修改民诉法的指导思想。协同 (三)关于破产程序和海事特别程序法的问题。《民事诉讼法》中还有一些程序宜单独规定,并且也已经作出了单独规定。如破产程序,将由《破产法》统一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75.html -
了解详情
考虑到撤诉也是权利人对自己权利救济的放弃。处分原则作为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享有处分权,当事人有权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 ,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法律设定权利人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益的权利即丧失该权利。权利人提起诉讼后又撤回起诉,如果准许诉讼时效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66.html -
了解详情
上诉的期限是十日;应当提交上诉状并交纳上诉费。由此可见,我国对当事人提起上诉的条件规定的相当宽泛,这实际上意味着任何案件,不论诉讼标的额的大小,不论案情是否复杂, 只在经高级州法院在判决中宣示许可上告的,才准许提起上告。②日本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高等法院为第二审所作的终局判决,可以向最高法院提起上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74.html -
了解详情
导致法院与检察机关的冲突;三是当事人申请再审缺乏必要的程序保障。由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再审程序规则过分简略,在实践中操作上产生了一些困难,一方面造成 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行使的相对性。对于原苏联和东欧各国的诉讼法学家来讲,资产阶级民事诉讼中,因为当事人进行诉讼是为了私权,所以,当事人不仅对自己的民事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65.html -
了解详情
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再审活动的监督,我国民诉立法还应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再审的,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参加诉讼。只有这样 机关对抗诉次数没有做出限制性解释之前,不能不认为原抗诉机关再次抗诉是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再次,从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不受理原抗诉机关再次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0.html -
了解详情
)律师和法官谁更应回避?“为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法律规定,从工作机制上防止和消除少数审判人员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确保司法 可以不经当事人的授权而提出回避申请。(2)当事人知情权没有落实。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事由是以“关系”为核心内容的,这种“关系”能否被公开、多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28.html -
了解详情
威信,并不利于诉讼效益原则的实现。近年来,根据中国法律年鉴中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民事案件经二审终审的判决被提起再审的比例居高不下。两审终审制所面临的是一个无法 分权原则。其二,再审对象没有严格的限制,使得有限的司法资源大量浪费。虽然民事诉讼法规定,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才提起再审,但确有“错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87.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当事人一方对他方所主张的事实作不知或不记忆之陈述应否视为自认的问题,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应由法院斟酌情形断定之,而日本民法诉讼法则规定不能 。(三)诉讼上之自认的法律效力须在立法中加以明确规范。司法解释虽然规定诉讼上的自认可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但是对于自认是否对人民法院和当事人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4.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的司法权不是完全的司法权,确切地说是司法权和行政权的混同。因此,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作为再审程序的主体的具体内容,带有强烈的行政化色彩,其运作程序 日常生产生活,引发纠纷不断,使得案件当事人违背意愿不得不重新卷入诉讼中。这种规定违背当事人诉请司法救济的初衷。再审程序无限期性,违反程序效率原则,人为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