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请求和证据固定制度。2001年12月6日最高法院作出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证据若干规定》)第3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 清楚即可。甚至可以更大胆借鉴国外作法,根据不同种类案件的特点,事先制作格式化的判决书、裁定书,以备庭审后当即填写裁判主文时适用,进一步简化裁判文书,提高制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00.html -
了解详情
也将“改革庭前程序,探索建立规范的民事诉讼简化程序和小额诉讼制度,提高诉讼效率”写入了《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一些法院也在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改革尝试。 诉讼判决地简易性。法庭辩论终结后立即宣布判决的,辩论期日的笔录可以代替判决书,笔录和判决书具有同样法律效力。(4)审级救济的特殊性。对小额诉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77.html -
了解详情
,是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误解。[7]该规则通常只适用于刑事审判,并不适用于民事诉讼中私人保全证据的行为。在西方,只要私人保全证据的行为未构成犯罪,取 载明了履行期限,而这里的“指定期限”显然不是判决书确定的履行期限,而是法外施恩的额外宽限,法律自行贬低了法院生效判决的效力和权威;二是“执行通知”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45.html -
了解详情
第一,调解比判决收益更大,虽然调解煞费口舌,但调解一旦成功,就可以省却判决书的制作,毕竟判决是一个演绎推理的过程,需要全面地分析证据,认定事实和适用 ,即具有与判决同等的法律效力。在德国,1924年《德国民事诉讼法典》规定强制和解,即地方法院在起诉前必须进行和解,1950年废除强制调解,1976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01.html -
了解详情
了司法权威,应当予以削弱乃至取消;有人认为检察机关的抗诉监督并不影响法院对案件的独立审判,不会破坏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的平等地位;检察机关的抗诉也不会损害法院的独 ,论点和争议点,说明接受某一证据的理由,拒绝采纳某一证据的根据,强调判决书的说理性。五是被动性。在通常情况下,行政机关靠其对社会生活的主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37.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调解书)与法院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调解不成立的,则案件应及时转换为审判开庭程序,出庭法官只需对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有争议的诉讼请求进行查明后 年11月版,第225-226页。[14]、章武生等著:《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48页。[15]、[日]棚濑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16.html -
了解详情
条文、案例、有关学术观点等资料,向法官提出参考性意见,开庭时旁听,起草判决书等。在日本,最高法院法官每人配备秘书长官1名;另设调查官,对民事、 的形成本身就演化为一个法律规范的形成过程。而“国会之所以将制定民事诉讼规则等的权力授予联邦最高法院行使,主要的考虑是这些规则具有高度的技术性和专业性,由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53.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结果记入笔录,由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盖章即发生法律效力;判决书可采用格式化的判决书,以提高工作效率。6、对不服判决的司法救济问题。这一问题 ,争执焦点及举证责任。法院在履行指导义务时,必须保证做到中立,不偏不倚,以实现司法的公正。参考文献:[1]杨荣新:《民事诉讼法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39.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达成协议后,双方当事人一致申请制作判决书的,或者该判决需要在国外使用的,法院 民事诉讼行为的罚款、拘留不得连续适用。但发生了新的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法院可以重新予以罚款、拘留。因情况紧急必须立即采取拘留措施的,可在拘留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57.html -
了解详情
也将“改革庭前程序,探索建立规范的民事诉讼简化程序和小额诉讼制度,提高诉讼效率”写入了《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一些法院也在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改革尝试。 诉讼判决地简易性。法庭辩论终结后立即宣布判决的,辩论期日的笔录可以代替判决书,笔录和判决书具有同样法律效力。(4)审级救济的特殊性。对小额诉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