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道德的结盟纯属巧合。 [15] 行为无价值论并不否认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但与伦理道德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纯属巧合吗? 首先,在没有法益侵害结果时,仅因为行为人 费尔巴哈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法律终于与道德保持了距离。近代刑法经过上百年的努力所确立的法律与道德严格区分的原则,在行为无价值之下,岂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321.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可以认定是一起交通肇事。二是违法情节很清楚。肇事者超速。无论是参与讨论的社会各界人士还是执法部门,对这一情节都认同,不过是对超速多少存在 法治文化建设仍然有漫长的路要走。目前,剥离道德或者意识形态与司法部门的关系以及建立职权主义的意识形态最为重要。司法部门只能尊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只能按照法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745.html -
了解详情
的政治问题迟早都要变成司法问题{5} 二是司法与其他社会控制力量的区分并非泾渭分明。就以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而言,尽管从公元前5世纪起,希腊思想家们就 看到,正是为了使这种法官立法行为获得正当化,强调通过程序使判决获得正当化的各种理论和学说至今仍然方兴未艾。 其次,由于我国法院在社会中一直未能获得应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478.html -
了解详情
[46]。但是,似乎日本比中国更加滥用了孔子的学说。比如,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只要不损及社会,自杀就是一种合乎道德的行为;其结果,自杀在日本司空见惯。显然, ] 和伏尔泰一样,孟德斯鸠很注意考察东方风俗礼仪与东方法律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东方的风俗与习惯比较固定,不事改变,它构成了东方社会生活的基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293.html -
了解详情
,如保护劳动力、国家提供机会和条件使劳动者就业,国家应制定保护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各种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等等。这些制度使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但所有这些社会主义的 了关系。 [18]其次,他认为,一部实在法的效力或有效性不能通过其是否合乎道德而证伪, [19]按照奥斯汀的说法,那种认为人类法律与道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241.html -
了解详情
而这两种价值都是包括在自我实现下的。而Brian C. Murchison更是认为言论的发表将通过引导个人建立与他人的关系、判别是非以及形成各种价值判断对人的 的忽视而招致批评。罗杰埃内拉就曾指责过美国在表达自由的问题上对道德因素的忽视, [39]R. Moon也曾将加拿大法院在处理表达自由案件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202.html -
了解详情
五,如果说比法律更重要的是良知这个法谚首先责难着行政双方关系僵局中的权力正当性,那么权力恣肆造成的人伦退化则又道出法与道德论题的 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9]罗豪才.《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0]方世荣.《论行政相对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31.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质性倾向。所以我们应该检讨一下,过多强调法律与道德密切关系,过分强调继承中国法的伦理传统,会导致法律界限的模糊化,法律作用的弱化,实为有害。当代中国法的 历史脚步》,黄宪起等译,144页,上海,三联书店,1997。 [33] 其实法律与道德的分离被公认为是自由的前提。参见季卫东:《法治秩序的构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380.html -
了解详情
的可争议性,以及在这类判决与美国政治思想中强大的民主精神之间所存在的紧张关系。 [42] 这些问题在《法律,语言,以及法律的确定性》中有更为细致的讨论 .(中译者案:这里指哈特在《实证主义和法律与道德的分离》一文中对下述观点的反驳:这类观点把法律实证主义混同于形式主义,误以为一旦驳倒了形式主义裁判观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375.html -
了解详情
的各自的主张,又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双方各自的不足,以此希望能解决人格权在实证法上确立可能面临的理论难题。 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始终是西方法文化中的核心 法律上的正当性,实际上只是人们之间对正当行为的共识。离开法律主体间的关系,就没有所谓正确的行为,也没有所谓正当行为。[83]在哲学上,这种强调主体间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0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