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自己的罪行和指证他人犯罪,既注重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证人的人权保护,避免了刑讯逼供等问题,同时也可以迅速的获得定案的 的贿赂犯罪案件中,很多情况下往往由于证据不足,对本来具有很大的受贿嫌疑的犯罪最后只能无奈地认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导致很多犯罪分子逃避了法律应有的严厉制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484.html -
了解详情
前面已经提到,本次提审前很久,定论就已经有了,开庭审理流于形式,也没有针对被告和律师的辩解重新进行切实有效的调查取证。法庭审理实际情况让公众毫不知悉。那 专家推测大概是其他国家总和的几十倍。非经宣判不得认为犯罪嫌疑人为罪犯,媒体和文学界不可以因为他是犯罪嫌疑人就在没有看到证据和法院判决结果之时,以侵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84.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工作需要,缉毒机关的侦查人员会经常利用诱惑侦查的方式去接触那些属于街头犯罪性质的犯罪嫌疑分子。虽然在许多时候,这种互动虽然不像在普通毒品案件中带有生死性质的 保障的公正审判,因为便衣警察引诱他犯了罪,随后据此对他定了罪。欧洲人权法院在本案中确立了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与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的区分,因为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554.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再审新证据强调的是客观标准。 (三)刑事再审新证据的提出应以有利于被告人为原则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或者地区的立法例,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再审新证据的提出大都 合法的说明材料是不够的,还应根据需要提供诸如有关询问过程的录音录像资料、犯罪嫌疑人人所体检记录、其他知情人员的证言等证据,必要时还可以要求侦查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736.html -
了解详情
,也是环境保护运动不断取得胜利的产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环境权已经被视为人权之一(21),它要求:把每个人享有其健康和福利等要素不受侵害的环境的权利 就会出现案件定性的困难:如果仅仅认定为环境违法或者意外事件,无疑有轻纵犯罪的嫌疑;但在行为人没有违反环境行政法规的情况下,又难以认定行为人构成相应的环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0543.html -
了解详情
,也是环境保护运动不断取得胜利的产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环境权已经被视为人权之一(21),它要求:把每个人享有其健康和福利等要素不受侵害的环境的权利 就会出现案件定性的困难:如果仅仅认定为环境违法或者意外事件,无疑有轻纵犯罪的嫌疑;但在行为人没有违反环境行政法规的情况下,又难以认定行为人构成相应的环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0406.html -
了解详情
适当放宽限制。但是,尽管采纳非法取得的实物证据有助于案件事实真相的发现,并且对人权保障的消极作用也较为有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非法取得的实物证据均可 让犯罪嫌疑人睡觉,用不留伤痕的精神折磨等方法逼取口供等,除了犯罪嫌疑人本人和审讯人员,没有其他证人。《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609.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从社会学角度界定犯罪人,认为犯罪人是指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其他严重社会越轨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责罚的自然人和法人。③该类犯罪人概念的外延,大大宽于第一类 现行的机械的非人格化的司法,就必须在侦查、起诉、审判中,将嫌疑犯罪人、被告犯罪人的人格状况审查作为重要内容。只有这样做,才能把犯罪人与非犯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60.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当代各国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罪刑法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存疑有利于被告,民主的要求、人权的要求、国家体制的要求使然。这种理念与立法与旧社会宁可错杀三千, 邓玉娇案件上倒显得是判决大于邓玉娇可能的犯罪嫌疑,即对邓玉娇的判决不利她本人,这不符合现在法治有利于被告的原则。根据刑法规定,邓玉娇的行为属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62.html -
了解详情
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第67条第2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 也是人类追求民主和自由而取得的必然回报。我们知道,刑法具有法益保护机能和人权保障机能,前者意味着通过刑法保护法益,后者则意味着通过刑法保障行为人的自由等基本人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