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应当按照强制猥亵罪(针对张某而言)与不作为的故意伤害罪(针对李某而言,至于是间接故意还是直接故意,尚有待于主观方面的查明)数罪并罚。 ,在吸毒者吸食毒品后陷入昏迷时不对其进行救助,如果吸毒者死亡的,不承担不作为故意杀人或不作为过失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56}对此Roxin并未给予进一步的论证。实际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2813.html -
了解详情
。由于董事的责任为侵权责任,董事的故意和过失行为就必须是针对债权人,而不能是公司业务,而不管债权人利益受损是直接还是间接,董事都应该对其承担相应的 义务和一般侵权法规定的义务。董事如果违反对公司债权人所承担的注意义务,从事故意或过失的欺诈行为等,那么应当根据民法有关侵权行为的一般规定承担责任。注意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6018.html -
了解详情
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时,自己不直接索取或收受贿赂,但希望其亲属从中索取收受贿赂的行为。 第 11 页 间接故意的共同受贿。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 所述及的国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集体经济组织收受贿赂而单位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借机中饱私囊的行为,亦属于此列。 8、购买。进行贿赂犯罪的双方为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0041.html -
了解详情
,即便对死亡结果有所预见,杀人罪也不能成立。要肯定杀人罪的成立,不仅必须存在直接导致死亡结果的具体性危险,而且具有应当回避死亡结果的保证人地位,在此基础上 实行行为性,若达到了可以评价为杀人的实行行为的程度,又具有杀人的故意(包括间接故意),则可能成立不作为杀人罪。 【作者简介】 陈洪兵(197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301.html -
了解详情
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都可以被视为利用影响力,而且在对影响力的利用方面也有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方式,更重要的是,行为人可资利用的影响力亦有双重属性,即 最易引起混淆的问题。按照刑法上共同犯罪的原理,各共犯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由于国家工作人员对作为其身边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963.html -
了解详情
,造成重大伤亡,说明行为人主观上对持续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对此类醉酒驾车造成重大伤亡的,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符合刑法规定 如果是故意,那么,不希望、也不积极追求危害后果的发生的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相比,主观恶性较轻,人身危险性不是很大;4.悔罪态度:归案后是否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1473.html -
了解详情
未遂犯的犯意要求,而现代制定法及相关理论则倾向于明知(knowledge)或间接故意(oblique intention)[48]也可成立未遂犯。比如,行为人将炸弹放在飞机上, 法益的侵害时,才有必要处罚犯罪预备。其二,只有当行为人的犯罪故意确定,确实将实行某一特定犯罪,并实施了相应的预备行为时,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687.html -
了解详情
的立场并无本质的不同。一旦肯定这点,便必须承认,未遂涉及的是故意犯可罚起点的问题。因而,实行的着手不仅是作为区分预备与未遂的 未遂犯的犯意要求,而现代制定法及相关理论则倾向于明知(knowledge)或间接故意(oblique intention){48}也可成立未遂犯。比如,行为人将炸弹放在飞机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680.html -
了解详情
,造成重大伤亡,说明行为人主观上对持续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对此类醉酒驾车造成重大伤亡的,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符合刑法规定 如果是故意,那么,不希望、也不积极追求危害后果的发生的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相比,主观恶性较轻,人身危险性不是很大;4.悔罪态度:归案后是否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97.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的批复》(法释[2000]31号)明确指出,在审理单位故意犯罪案件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不区分主犯、从犯,按照其在单位犯罪中所起 正犯),与在共同实施行为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者(共同正犯)。目前,关于间接正犯的理论依据,主要存在工具说与行为支配说。工具说认为,被利用者与手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