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诉讼期间不同。有关案件的审理期限、裁判的上诉期、法律文书的送达期间、提交答辩状的期间等,在刑、民程序法中均有不同的规定;(4)、送达方式不同。 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确定,但这也只是就个别问题作出的解释。有关案件的审理期限,提交答辩状的期间等仍然没有明确,使得实践中的操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究其根源,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9.html -
了解详情
可补正应先命补正,或立即可以裁定终结,或得不经言词辩论迳行判决者外,得先将原告或上诉人所提出之书状及附属文件本送达对造,限期命其提出答辩状及附属文件,并将所提答辩状及附属文件缮本送达他造。俟两造均于书状为完全或必要之陈述,并提出必要之附属文件,或命提出书状及附属文件期限届满后,再指定期日。 (3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13.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的法律诉求,如在此离婚案件中,对于夫妻双方所有的财产,双方在起诉与答辩状阶段均未提出,但法官却在调解中主动提出来了并且做了十分恰当的处理: 保障顺利解决纠纷,及时结案,法官不得不随时调整庭审策略。这则离婚案在宣读起诉状和答辩状阶段的“纠问式审理”即属法官的一种迫不得已的举措。其次是“合议独审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76.html -
了解详情
均合法有效。行政机关应在10日内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交答辩状。行政机关积极主动的应诉答辩将减轻对方当事人的对立情绪,有利于行政诉讼的解决,被动消极不仅不利于解决行政纠纷,而且会处于被动,因为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人民法院的审理。行政诉讼有别于其他诉讼,举证责任由行政机关承担。行政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37.html -
了解详情
考虑,不论民事诉讼法第36条的规定进行移送,原、被告双方也均未在提交答辩状期间对管辖权提出异议,此后,从民事诉讼法第38条的立法意图看,当事人即不得 保护主义的影响,对本来不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抢先受理,如果被诉一方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没有提出管辖权异议,便以此为由而“合法”地审理案件的行为,更与立法意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92.html -
了解详情
判断呢?从民事诉讼的流程看,当事人争议大不大,一般要在庭审中才能断定,仅依据双方的起诉状、答辩状来判断,其可靠性值得怀疑。况且,如果被告人没有提交答辩状,法院又该如何判断双方的争议到底大不大呢?又如前文所述的“一块一”的案件,从对案件审理过程和审理结果的报道看,本案根本不符合简易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54.html -
了解详情
情形,一审法院可在收到上诉状以及其他能够直接、委托、邮寄送达上诉状副本的当事人答辩状后,在五日内将需要公告送达上诉状副本的材料连同案卷移送二审法院,由 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有人认为,按此规定上诉状副本应当由原审法院送达,不管采用一般的送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20.html -
了解详情
119条的规定,审前准备活动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1)送达起诉状和答辩状副本;(2)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3)告知当事人合议庭组成人员;(4)法官 其所实施的一系列诉讼行为构成了审前准备的全部内涵。虽然当事人通过法院对诉状及答辩状的送达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彼此之间的分歧和主张,但这种对案情和诉讼信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00.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第38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依据该条规定,对管辖权持有异议的当事人可以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管辖权 时,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这种主张具有抗辩性。例如,被告在答辩状中提出管辖权异议时,其对抗的是原告在起诉时的选择管辖,原告在得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48.html -
了解详情
的形式排除庭审。最高人民法院《若干规定》把适用证据交换的案件界定为“证据较多或者复杂疑难”的案件,但由于对被告在法定期限内是否提交答辩状并无强制性规定,被告不按期提供答辩状的现象又并不少见,在实践中仅从原告的诉状界定以上情况缺乏可操作性,容易出现即使双方对案件事实已没有实质性的争议,因双方当事人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4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