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规划不包括以抽象行政行为方式确定的,采取规范性文件形式的规划;排除了仅具有内部法律效果,不具有外部法律效力的行政规划;同时也没有必要将界定为事实 编制行政规划的基本目的、编制行政规划的基本条件、编制行政规划的法律依据、编制行政规划的事实依据等。公告应当在政府发布正式文件的报纸、公告栏、网络等纸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72.html -
了解详情
。不动产登记机关在作出不利于行政相对人的行政决定时,应当向行政相对人说明作出该决定的法律依据、审查方式等事实与理由,阐释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 未查清。其后果是导致申请人享有额外的权利,而侵犯了真正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第二、不动产登记行政行为认定的事实不清或者没有认定事实。即作出确定、改变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13.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公益诉讼活动,就确定了通过诉讼维护宪法权利;行政公益诉讼活动审判结果,必将涉及行政机关行政行为依据的合法性、合宪性,从而引起一系列违规审查活动。 我国《 公益诉讼的特殊性在于原告与被诉行政行为没有传统行政诉讼中所认可的法律上的直接利害关系,因而建立行政公益诉讼首先要解决原告资格问题。通过前文对相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06.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制度。但这一制度尚未在我国建立,使得许多公共利益遭受违法行政活动侵害时,因没有人起诉及缺乏相关法律依据而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济。本文简要介绍行政公益 由原告或被告分别承担责任。前者可称为说服责任,后者可称为推进责任。对于行政公益诉讼而言,有关行政行为损害或可能损害公共利益的事实,由原告提供。但相关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973.html -
了解详情
,已经非常明确地表明对行政权处理该民事行为的极端不信任,转而求助于人民法院,已经和该行政行为没有任何关系了。法院对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对赖以支撑 的合并审理,一并审理不是所称的合并审理,但是它是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一项法律上的和事实上的依据。诉讼制度的存在与发展,是以人们之间不断产生纠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967.html -
了解详情
公定力、预决力、确定力、约束力及执行力,因此,行政裁决是可以被提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 2、关于行政诉讼问题 198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 法律法规的特别授权的情况下,才享有行政裁决权。地方性法规以及规章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授予行政机关裁决民事纠纷的职权,属于超越职权,不能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961.html -
了解详情
中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仍然可以不负任何补偿责任。由于这种管制行为既无正当程序的约束,又没有公正补偿的限制,政府动辄就以这种方式限制乃至禁止私人对 其即应对相对人因此可能受到的损失予以补偿。 三、行政补偿的法律依据 我国行政补偿制度主要体现于以下法律和行政法规中: 1、1950年11月政务院通过公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954.html -
了解详情
。 这主要是依据行政复议第三人在复议中的法律地位来划分的。处于申请人地位的第三人是指在已经开始的行政复议中,对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申请人资格 关系。第二,经复议机关通知而参加复议的第三人还有没有必要提供证据证明其是否与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呢?对于这里利害关系的理解,笔者认为应该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948.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申请人申请的行为不需要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及向申请人进行了告知,即完成了举证责任。如果原告提交的法律依据规定申请的行为需要许可,或被告没有告知,那么 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如果行政机关在上述规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未作任何答复的,申请人只要证明已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945.html -
了解详情
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依据。 行政裁决针对的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争议,在被裁决的二类民事纠纷中,民事主体显然有处分权。行政裁决进入行政诉讼并没有改变原先民事争议 ,法院却可以对行政诉讼的原被告双方在庭外做工作,在双方达成一致时,行政机关重新作出行政行为,而原告则撤诉。因为这种实践中所谓的庭外和解有法院的参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88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