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对自己的诉讼请求不能清楚明确地表述,对其有利的事实不知主张,特别在举证问题上,缺乏风险意识,而我国民事诉讼又未实行强制律师代理,这种情况下,法官适时行使释明权 网》。 2、狄丽雯著:《浅谈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的运用》,载于《济源法院网》。 3、孙永全著:《论 释 明 权》,载于《中外民商裁判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947.html -
了解详情
也同样存在有时行政主体一方无法进一步证明相对人某种情况或状态的情形。再像民事诉讼中根据法律要件的分类进行举证责任的分配对行政程序也很有启发。比如,法律要件分类说中 一半(三个月),从而把这个问题考虑进去。”(注:隆及之:《论行政案件中的合法性审查》,《政法论坛》1992年第2期。)对事实问题审查强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73.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由司法机关内部规定并执行。经济责任,可通过请求国家赔偿或民事诉讼途径予以确定。 3.完善对权利受侵害者的保障机制 首先,对于证人、被害人权利因非法 下,庭审中的对抗性不断增强、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也不断强化,在这种情况下,确立和遵守必要的证据规则,对于指导当事人收集证据、保障庭审顺利进行、提高诉讼效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7277.html -
了解详情
对方举证力度的质证权,从而互为质证主体,我国法律并没有把审判主体列为举证责任的主体范围,因而也就无须赋予审判主体以质证权,使之成为质证主体。 我认为人民法院也可以 》,《法学研究》1995年第2期。 [3]陈少华、邹红:《也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质证制度》,《法学评论》1997年第2期。 [5]谭兵、黄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4839.html -
了解详情
对方举证力度的质证权,从而互为质证主体,我国法律并没有把审判主体列为举证责任的主体范围,因而也就无须赋予审判主体以质证权,使之成为质证主体。 我认为人民法院也可以 》,《法学研究》1995年第2期。 [3]陈少华、邹红:《也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质证制度》,《法学评论》1997年第2期。 [5]谭兵、黄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192.html -
了解详情
年,第8页(a. A. He, Wahrheitspflicht-und Aufklirungspflicht im Zivil-und Arbeiisgerichtsproze, 2006,S. 8.)。 [3]蒂茨:民事诉讼中的真实义务,载布姆克主编:《施莱格贝尔格庆祝文集》,1936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970.html -
了解详情
J】北方经贸,2006(1):9-10. [⑥] 冯晓青.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J】.知识产权.2003(6):16-19. [⑦] 毕赓.浅议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J].知识经济,2009(5):18-1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121.html -
了解详情
沿革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立法例考察 (一)我国申请再审期间的立法发展轨迹 在对建国后我国民事诉讼相关的法律文件进行梳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再审制度的发展历程 再审期间的起算点不仅科学合理,也有助于举证责任分担的确定,应由申请再审人举证证明裁判确定或其知悉再审事由的时间,避免了以裁判生效为起算点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54.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制度意义又具有政治意义[6]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在民事诉讼中,强调裁判中立、严格回避制度、贯彻公开审判、强化庭审功能、落实举证责任、加大执行力度近年来,全国 .275.如同阴阳互补、雌雄交合而生育后代,民事诉讼中的程序与实体,前者显性存在,后者隐性潜伏,实乃诉论之一体两面,难分主次彼此。近年来,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90.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的实现反而更加有利。司法实践中,法院推行的举证责任制度屡屡被民众所不理解,被视为推卸责任,而当事人也很容易为举证不力遭致败诉而不满,认为是 。当事人权利与法官职权共同运作,增强法官和当事人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也是各国诉讼变革的潮流和方向之一。 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权利和法院职权需要一种富有智慧和技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