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的拓展,市场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成为一种不可避免,它的直接结果是劳动力与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分离。有资料显示,19世纪后期,英国就业人口中依靠工资为生者已 同上书,p.204.[28][29][30]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62页。[31]拉伦茨:《德国法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29.html -
了解详情
分离和对立的观念是不可能存在的(注:王利明。物权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214.)。这种物权观念对英美法系国家的财产法影响甚大 制度的法律思考[J].杭州大学学报,1996(1)。)。因此,当生活和生产资料的归属确定即所有权确定之后,紧接着的必然就是这些资料如何以最大效率实现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17.html -
了解详情
政法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行政权的维护或者控制来建立行政法理论大厦,由此产生了中国行政法的两大传统理论:“管理论”和“控权论”。“管理论”倾向于把政府 后来放松工商管制,不仅允许自产自销,而且允许贩卖;不仅允许买卖消费品,而且允许买卖生产资料,从而使交换从零和博弈变为正和博弈。(4)有利于扩大信息提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12.html -
了解详情
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实施,无疑对有效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产生促进和规范作用,尤其肯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体制,完善 地位,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大部分地区经济比较落后,耕地不仅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而且是农民最主要的生活来源,其上承载了农民生存权的保障功能,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2397.html -
了解详情
和部分失地的农民将超过7800万人[③]土地是农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获取利益、维持生存最基本的保障,是农民的命根子。一旦农民的土地 研究,2004(1) 10、杨盛海,曹金波. 失地农民路在何方[J]. 中国改革(农村版).2004(11). 11、冯健.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初探[J]. 财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8176.html -
了解详情
,是新中国土地制度的第二次大变革。从村民的个体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取消土地报酬,将村民所有的山林作为主要生产资料无代价转 共发生土地、山林等纠纷1918起,其中械斗50起,械斗未遂255起。二是农业合作化至人民公社化初期,发生纠纷较少,但贯彻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500.html -
了解详情
,宪政都不是它们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比如前苏联、前东欧、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相比之下,那些宪政法治比较可靠的国家都是私有制国家。为什么?这应该引起我们 是西欧最后一个实现宪政民主的国家! 我们回过头来看,国有制是什么意思?就是让生产资料都由国家来掌握。如果当年英国可以推行全面的国有制的话,我相信英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425.html -
了解详情
依靠那些同行政工具分离的僚属。这种区分,同我们今天说资本主义企业中同物质生产资料分离的领薪雇员和无产阶级,有着同样的含义。对于僚属、官员或手下无论 擅长于这门技艺的人,主要是那些受过人文主义教育者,相互之间以内行知交相待,一如中国战国晚期的那些文人政客。对包括内政在内的整个政策从形式上进行统一指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26.html -
了解详情
无限依赖过渡到部分地区农民开始弃农从商,但多数地区的农民仍然视土地为其主要生产资料和主要生活来源,甚至视其为“命根子”。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土地政策的些许 、立法层面: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之名称,如何实现物权名称体系的相互协调?由于新中国民事立法史上尚未有过一部统一的物权立法,因此,任何一项试图对某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64.html -
了解详情
在学说上对二者加以区分已变得毫无意义及根本不可能”。[34]对此,自然也有中国内地学者呼应,认为“物权与债权这一理论上的分野,实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践 ,使个人获得自由,契约,成为设定人们相互关系的基本形式,而对于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共同付出劳力时人们之间结合的各种身份关系,也被一扫而光,而带之以各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