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是否再行提起公诉的一种诉讼制度。这种制度是起诉便宜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督促被附条件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改过自新、回归社会均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四条规定,对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公诉案件,可以采用简易程序。且刑诉法修正案第二百七十七条也规定,对可能判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3077.html -
了解详情
,使司法实践有据可循,2003 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司法部联合通过的《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对刑事简易程序做了更为详细的 。所谓认罪轻案办理程序,就是对轻微刑事案件适用的快速处理程序,主要针对同时符合事实清楚、主要证据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依法可能判处三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7919.html -
了解详情
,以防止有关机关滥用退回权。如《刑事诉讼法》第141条规定的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条件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公安机关移送 机关报请批捕的案件应作出怎样处理? 《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了逮捕的条件,即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6513.html -
了解详情
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了解案件办理过程中掌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具有本规定第二条规定情形等情况。 第九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没有 内将其申请转交或者告知法律援助机构,并于3日内通知申请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其委托的其他人员协助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有关证件、证明等相关材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390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嫌疑人供述真假难以甄别。对于共同犯罪的追逃案件,由于案发后部分犯罪嫌疑人外逃,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真伪性往往会因为没有充足的证据相佐证而无法辨别,从而 后,承办人放置到期,随便提一些理由,写几份情况说明,又送回公诉部门。尤其是追逃案件的现承办人一般都不是原办案人员,更易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公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5562.html -
了解详情
、充分的三条具体规定,严格了刑事案件证据的三性原则,增强了证据和公诉案件的内在联系,强化了证据的证明力。 再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从司法解释层面上升到 多方面体现了立法意图。因此,围绕公诉工作:一要依法满足辩护人查阅、摘抄、复制案卷材料的要求,保证律师依法履职;二要及时转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5012.html -
了解详情
审查机制和程序裁判活动,即使检察机关实行非法的追诉活动,犯罪嫌疑人也无法向法院获得相应的司法救济。对于检察机关提起的公诉案件,法院没有进行实质性审查 与否,最终决定权仍然在检察机关,则监督实效难以保证,并直接影响人民监督员的监督积极性。为了提高监督效果,应当赋予人民监督员监督意见具有法律拘束力。[2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630.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的落实仍然是以立法为中心,[53]能否达到对未来案件的参照效果还是个未知数。 第二,以程序配套超越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学者万毅认为,为避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仍不得为证据。[57] 就客观标准而言,《规定》第1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247.html -
了解详情
法学》2012年第4期 【摘要】《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增设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简称独立没收程序。然而,关于独立没收程序 上述举证难题可能更趋明显,因为,独立没收程序属于缺席审判程序,作为当事人也是重要知情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经死亡或者逃匿,缺失了可供查证可疑财产来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630.html -
了解详情
1款明确规定:被附条件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在考验期内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撤销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提起公诉:(一)实施新的犯罪或者 无法实现对一些特殊的犯罪嫌疑人以从宽处理。因此,为了有效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充分体现对一些特殊人员从宽处理的精神,需要扩大现行不起诉的案件适用范围,设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71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