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规定了实质无效(法文Nullities Substantrelles)制度,即除法定无效范围以外的其他刑事诉讼行为,如果被认定为侵犯了刑事诉讼法的实质性条款,也可认定为无效。如 第1款规定:第178条第1款第1规定的无效情况,因公诉人在提起诉讼中的行为而造成的无效情况,因未传唤被告人或未让必须在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54.html -
了解详情
委员会第30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1]作为业内人士,认真解读《修改决定》乃为不可推卸之天职。 《民诉法》原第207条第一款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由此可见,前述执行案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20.html -
了解详情
的证明概念。我们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所使用的证明概念不仅在长期的司法实践和研究中已经被习惯使用,同时可以在我国的司法体制和诉讼制度框架内,有效地实现诉讼活动 有责性的事实;三是辩护方提出的没有犯罪时间、不在犯罪现场等积极抗辩性的事实;四是辩护方主张的回避理由等程序性事实。 第二,进一步明确结果意义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13.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活动。之后,针对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现象,我国法学界就能否借鉴美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展开了激烈的讨论。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面对新庭审方式 已经成为我国证据立法无法回避的问题之一。 1、建立、健全我国证据规则体系的必要性 证据规则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与英美法国家实行陪审团制度联系在一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78.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与方法都需要有完善的制度规定,以此才能定义什么是违背这两种程序规定的结果非法证据。而讯问程序与搜查程序在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中的问题却是有目共睹的。 取得的对象是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仅指非法言词证据,回避了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问题。但是《排除规定》把这个范围规定得更为狭窄,只有刑讯逼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49.html -
了解详情
文献】 {1}.陈瑞华:《程序性制裁理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2}.林钰雄:《刑事诉讼法》(上册),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 {3}.Joel Samaha,Criminal Procedure,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137.html -
了解详情
与被害人的和解情况以及加害人人身危险性的变化加以审查,进而作出是否准予刑事和解的司法认定。这既决定着刑事和解与刑事诉讼法中刑事调解的差异,[15]也成为其与民间 的变化对其予以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或不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一种刑事司法制度。 (二)和解中的被害人兼议和解的界限 从深层次上讲,作为冲突承受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21.html -
了解详情
异议时,应对其根据事实和理由予以证明。(3)有关回避的事实。当事人申请回避和人民法院决定回避的都应就回避根据加以证明。(4)适用强强措施所依据的事实。 性经验原则,且为一般人和审判人员所不知的需加证明。 四、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和行政诉讼中的证明对象与民事诉讼法中的证明对象的区别。 (一)刑事诉讼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735.html -
了解详情
上下功夫,不如更多地赋予被害人程序参与权、选择权,完善被害人补偿制度,因为后者更具实效性。 在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加强被害人权益保障是一个亮点。在原刑诉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多项被害人诉讼权利,包括:申请回避权(第28条、第31条);委托诉讼代理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885.html -
了解详情
。《物权法》采取回避的做法[4],也让基层民警执法无所适从。 (四)涉案财物保管和追缴中的权利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的期限。 (三)严肃纪律,严格执法 既非立法因素也非制度原因,仅因民警个人原因而致的执法失范,应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和监督,使执法规范起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