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三条第三款也只是明确了辅助性工作岗位的确定程序,“用工单位决定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辅助性岗位,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 ,如果劳动者认为该合同侵害了其合法权益,理应在签订该合同次日起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否则,应当由劳动者承担诉讼时效已过的不利后果。 首先,不得不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8526.html -
了解详情
为了减轻基层法院的负担与压力,也为了更快解决劳动纠纷,提起诉讼前设置了劳动仲裁程序。根据《劳动法》、《劳动仲裁调解法》等相关的法律规定,提起劳动仲裁 其“多此一举”一般发生在,提供了工作证、登记表、工资条等证明材料,只是不存在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既然提供了《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规定的材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452.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撤销行政机关的行为后,劳动者是否可以再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的程序主张自己的权利,应该通过何种程序保护劳动者的权利②?这些问题均未明确。 第四,《 赔偿发生争议的,依照国家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规定处理。对应当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的事项或者已经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调解、仲裁或者已经提起诉讼的事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3619.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员为了尽量促成双方当事人调解解决劳动争议,调解拖的时间比较长,最后问题可能仍得不到解决,有的甚至还影响了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时间。为了防止久调不决,有的意见建议法律应当明确规定调解的期限。因此本条规定: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6135.html -
了解详情
处理机构”应如何理解? 答: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是指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业务管理机构,与同一级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合署办公。 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由于一名仲裁员处理劳动争议在职责、权限、程序上与仲裁庭基本一致,因此应理解为是仲裁庭的简易形式,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3116.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结果。德国在750欧元以下的财产案件中引入强制调解程序。法国小审法院虽然不将调解作为诉讼前置程序(除劳动争议案件外),但采取审理中的强制调解制 给小额程序选择者设定的明显优惠。合意的方式可以灵活,可能是双方共同签署像仲裁协议那样的条款,也可能是原告起诉立案时和对方签收应诉通知书时通过填写表格等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737.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劳动争议发生以后,调解、仲裁作为非诉讼程序,与诉讼活动一样首先应当查清事实真相,对于双方当事人主张 ,当事人应当像参加诉讼活动一样,积极举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所主张的事实。劳动争议虽然有其特殊性,但一般意义上仍属于民事法律争议,本法与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401.html -
了解详情
的调解程序,以日本、台湾为代表;第三种为调审分离式,即把法院调解程序从审判程序中分离出来,作为法院处理民事纠纷的另一种诉讼方式,此种模式以美国为 的权威性,也不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增加了诉讼成本、徒增法院工作负担,造 成无效劳动之后果并且损害了另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因此笔者认为法律应明确规定,在法官的主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88.html -
了解详情
的调解协议制作民事调解书,否则无需立案。 这一看似严谨而实用的诉前委托调解程序其实蕴含着潜在的问题或风险,容易触犯民事权利司法保护的高压线。原因有二: 的案件类型,涵盖了邻里家事纠纷、不动产租赁纠纷、不动产权益纠纷、地上权纠纷、劳动人事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医疗事故纠纷、小额财产权益纠纷等,案件范围远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87.html -
了解详情
即时口头通知被告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转入法院内、法院外或法院内外协同的和解或调解程序;或者未经实质审查或判断是否符合受理条件,即经原告或双方同意而先行进入法院 ,即起诉合规,比如不存在排斥诉讼途径的事由(如商事仲裁协议)或未穷尽法定前置程序(如劳动仲裁)、未重复起诉、不存在其他妨诉要件(比如在一定期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6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