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股票的,能否认定为受贿性质:其二,是如果股票可以成为贿赂的内容,那么,对收受股票的行为,又该如何认定其犯罪数额。 、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集体经济组织收受贿赂而单位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借机中饱私囊的行为,亦属于此列。 8、购买。进行贿赂犯罪的双方为共同逃避法律,采取合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0041.html -
了解详情
影响力表明了行为人的职权或地位并不能直接左右、指挥甚至命令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来行使职务行为。毕竟在斡旋受贿中,行为人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 ,不至于出现逃脱法律制裁、放纵犯罪的结果。 如何确定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亦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认定上的一个难点问题。由于《刑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963.html -
了解详情
影响力表明了行为人的职权或地位并不能直接左右、指挥甚至命令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来行使职务行为。毕竟在斡旋受贿中,行为人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 ,不至于出现逃脱法律制裁、放纵犯罪的结果。 如何确定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亦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认定上的一个难点问题。由于《刑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948.html -
了解详情
中只有公职人员才是公务职能的执行者,事实上,也只有他们才能构成读职罪。因此职务行为的惟一执行者公职人员,自然也就是读职罪的惟一的执行犯。由此 犯罪的罪名{2}(P. 469)。这也是2000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所持的观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825.html -
了解详情
勾结实施老鼠仓行为的,应当肯定共犯的成立。 问题在于,在肯定上述情形能够成立共犯的基础上,司法实践应如何确定共同犯罪的性质,也即该如何认定各共 确定共同犯罪的性质。比如,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6月30日《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090.html -
了解详情
的依据是所有制和终极所有权,而执法者面对的是经营方式和法人财产权。如何从混合型经济中正确认定公共财产?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刑法规定,公共财产必须以终极所有权为标准 感情、友谊为纽带连结而成的关系。对利用亲属、友情关系通过第三人的职务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从中索取或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不属于间接受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51.html -
了解详情
才能实现刑法内在的规律性,保持同类罪之间的量刑平衡问题。笔者主张,侵占罪的定罪起点高于职务侵占罪,以人民币2万元至5万元作为犯罪起点为宜。 (二)关于拒不退还和拒 赵某出差,钱某将电视机搬走,赵某回来发现后,钱某拒不退还。此种行为如何认定?笔者认为,赵某自购得电视机后,一直摆放于厅中与钱某一起使用,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33.html -
了解详情
时间上可以表现为先为他人谋取利益之后收受他人财物的,应当认定行为人具有明确的受贿故意;如果行为人在履行职务行为 为他人谋取利益之时,并没有收人钱财的意图或者 谋取不正当利益作为犯罪构成要件,也给司法操作带来了困难。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区分正当利益和不正当利益,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对此,两高在1999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58.html -
了解详情
的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予以立法化。如果立法机关认为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原职务的影响也可以构成受贿,就应当在法律上作出特别规定。因此,新刑法不存在受贿罪 人因未给对立办成允诺的事,而自动把收受的财物退还给对方。如何认定上述两种行为的性质,在司法实践中意见不一。一种意见认为,主张退还索取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91.html -
了解详情
未用 引 言 挪用公款罪是一种由国家工作人员构成的职务犯罪,由于其对公共财产使用权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廉洁性的双重侵害,历来为我国刑法严历打击的一个 上有能力还,但主观上不想还这两种情形,应当如何处理;二是如何认定携带挪用公款潜逃的行为?1998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4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