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可能采取放任的态度,即本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犯罪目的则是为了牟取非法利益。2、本罪的成立是否要求行为人具有违法性意识?关于违法性意识问题,大致有违法性意识不必要说、违法性意识必要说、自然犯法定犯区别说、可能的违法性认识说。[5]我国通行的观点是:认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18.html -
了解详情
信用卡并使用的,“其盗窃数额应当根据行为人盗窃信用卡后使用的数额认定。”由此可见,是否使用信用卡,是能否成立盗窃罪的重要根据。盗用信用卡主要有三种方式:一 的版权法一般是不涉及最终消费者的,也就是说将书籍复印或读者阅读盗版图书不犯法,而自从计算机软件成为版权法保护的对象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对于最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53.html -
了解详情
就不可能采取放任的态度,即本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犯罪目的则是为了牟取非法利益。2、本罪的成立是否要求行为人具有违法性意识?关于违法性意识问题,大致有违法性意识不必要说、违法性意识必要说、自然犯法定犯区别说、可能的违法性认识说。[5]我国通行的观点是:认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84.html -
了解详情
我一个女孩子怕羞。更主要的是不懂法,害怕告不倒他反而说我诬告他,自己犯法。”2、从施害人方面看,只有少数是临时对幼女产生暴力性犯意,多数是有准备、 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要具体分析幼女遭受性侵犯的原因。家长、学校在监管、教育方面是否有失误、失职?如果有,要敢于承认并完善有关措施。对于确有过错的幼女,要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2.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被颁布给他们的臣民做为‘正义’之所在。那些违反这些法律的人,会被做为犯法者,或者非正义者加以处罚,”,52但是,正如苏格拉底所言,各国的统治者 就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国家通过行使量刑权,依据现行刑罚制度确定被裁量的行为是否应被处以刑罚;如果发现被裁量的行为并不为现行刑罚制度所禁止,国家应当立即恢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23.html -
了解详情
被颁布给他们的臣民做为‘正义’之所在。那些违反这些法律的人,会被做为犯法者,或者非正义者加以处罚,”,52但是,正如苏格拉底所言,各国的统治者 就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国家通过行使量刑权,依据现行刑罚制度确定被裁量的行为是否应被处以刑罚;如果发现被裁量的行为并不为现行刑罚制度所禁止,国家应当立即恢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90.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个人决定其作为或不作为的依据。知法而犯法的,表明行为人“对法有敌意”,国家便拥有对其进行处罚的依据。因此“不 的争议 在刑法理论中,有关“不知法律不免责”的争论可以细化为:犯罪故意的内容是否包括行为人对行为的违法性认识,进而表现为违法性认识错误能否成为减轻刑事责任的依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34.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的存在。又如有的妇女在遭受强暴时奋起反抗杀死不法侵害人,自以为是“杀人犯法”已具有社会危害性,但这一行为在事实上不存在社会危害性,法律也不能以 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这样的规定表述表明行为在事实上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已不在行为人的明知范围之内。因为事实上的社会危害性是出现在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6.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古代《汉律》中也有相似的规定:“无故入人楼舍,上人车船,牵引人欲犯法者,其时格杀者,无罪。”目前的《印度刑法典》第100条也有类似的规定。 唯后果论的倾向:凡是发生死亡后果的,一律认定为防卫过当,而不问这一后果是否为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必需”。[7]从而造成了不良的社会效果,例如,受害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14.html -
了解详情
中起作用的却恰恰是“常识正义”,而不一定是理想正义。“理想正义”和“常识正义”都是否定性的,换言之,这两种观念提倡正义都是为了消除非正义,但它们对什么是非正义 一个人犯了刑法,就得自己担负起刑罚责任,不能牵连其家人,也不能以犯法的外在原因(缺乏教育、交友不慎、生活环境等等)来开脱。社会福利领域的正义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5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