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提高效益必须着眼于控制诉讼成本。决定诉讼成本高低的因素有三:诉讼周期持续的长短、诉讼程序适用的繁简、诉讼费用水平的高低,被告否决权的行使 ,包括撤诉合法性的审查行为。 (三)权利与权利的制衡原则 对于撤诉双方的权利来说,民事诉讼本身是以当事人双方对等地进行辩论为基本内容的。作为对等制度的前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213.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且不论是不动产登记机关还是行政审判,一般不能直接确认以登记行为为基础的民事关系的效力。对不动产登记行为提起行政诉讼,实质是对登记行为基于的司实体权利 ,给当事人造成讼累。且根据我国司法实际,由于新的诉讼费用的执行,大量民事纠纷涌入法院,这些民事、行政交叉案件久拖不决,既影响了办案效率,增加了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209.html -
了解详情
.{2}武从斌.环境民事侵权诉讼举证责任问题研究[A].环境法系列专题研究#183;第一辑[C],科学出版社,2005. 387-389.{3}肖建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492.{4}陈荣宗.举证责任分配与民事程序法[M].三民书局,1984.52.{5}陈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408.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若干规定》,赋予人民调解协议书以法律效力,从而也为人民调解与民事诉讼程序相衔接打下重要的基础。2.人民调解协议的制定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 程序,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把有效的法院资源投入更急等解决的案件中动。但是,要使上述制度真正发挥效用,还有一个关键因素经济和费用问题。如果现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446.html -
了解详情
贿赂法官的机会。 5.审前程序中法院和法官包揽了大部分工作,付出了高昂的费用,这违背了诉讼经济效益的要求。我国民诉法规定原告起诉被受理后,法院包揽 裁判,避免庭审活动形式化。 3.建立完善的举证制度。我国虽规定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诉讼举证原则,但因立法不详尽和法院职权主义传统的影响,在司法实践中, 这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572.html -
了解详情
比较高,能更快地完成整个诉讼程序,减少诉讼费用,并能进一步加强司法诉讼独立。 3.当事人主义民事诉讼模式的优缺点 当事人诉讼模式是与职权主义相对应的 ,当事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 充分发挥,才有利于当事人收集证据材料,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自由,尤其是保护当事人的处分权利和辩护权利。这样,法官与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32.html -
了解详情
中变更诉讼请求,则既可以免除原告因败诉或撤诉所承担的诉讼费用,也可以避免原告再起诉的环节,不仅对于原告而言是有利的,也有利于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和减低诉讼 ,而这里的认定性告知只是一种法院判断结果的告知。这里的认定实际上类似于国外民事诉讼中的中间判决。[7]笔者认为,不应当将法院的认定性告知与一般释明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26.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此时就应当采用该证据(当然,原告还应当负担因迟延提供证据所产生的诉讼费用)。 (二) 维护确定判决的既判力 在民事诉讼中,经过正当程序审理所获得的 原则性要求,严格规定其适用例外(即严格的再审)。以维护判决既判力来实现诉讼和法律安定性的做法,在现代法治社会具有普遍意义。一般说来,相对于破坏法律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610.html -
了解详情
在事实上既侵害了当事人的财产权,又浪费了全民所有的审判资源。 因此,缺乏效率的民事诉讼程序是不合理的,尤其是面对着现代社会中权利救济大众化的要求和趋势,缺少 的性质和繁简而设置相应的繁简程序。根据正当程序保障原理和诉讼费用相当性原理,对于诉讼标的较大或案情较复杂的案件,适用比较慎重的程序来解决,而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609.html -
了解详情
的合理模式。 一、实务处理之问题呈现 (一)实务中对同案犯先后到案的附带民事诉讼处理方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全国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关于 在逃的同案犯 提供证据并发表意见。后诉中原告人如果增加前诉未审理之新的诉讼请求,如新发生的费用,应做为新案而另行起诉,不应在本诉中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6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