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心以用,而不误于己私。[8]丘浚认为,明德慎罚是汇聚人心、官民和谐的基本途径之一,统治者只有养成好生之德、不嗜杀人,才能赢得民心、巩固政权,否则 则会导致社会失和、政权垮台。他还认为,断狱之道在于调和均齐,实为以平衡之法使双方当事人互相妥协并予和解。由此可见,作为儒家法律思想的总结者,丘浚以明德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024.html -
了解详情
官族师》曰:月吉则属民而读邦法。《地官闾胥》曰:凡春秋之祭祀役政丧纪之数,聚众庶,既比则读法。 ,有欲问法令之所谓也,于主法令之吏,皆各以其故明告之。说从这一对话,可以知道商君是把让人人都明了法令之 。自然,也有点遗憾,那就是其间惟金代曾禁收藏制书,谓恐滋告讦之弊,实为二千年来我族所未尝行之虐政。然以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929.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阴谋诡计”?这是原告不能说出来的隐情。25可见,所谓“瞎告”其实并非真的“瞎告”,这种判断恐怕低估了小民百姓的诉讼智慧。就证据而言,被告提供的证据显然要比原告 避免这一尴尬,康熙进而主张:“朕意以为,对好讼者宜严,务期庶民视法为畏途,见官则不寒自栗。”40当然,康熙所说与《龙图公案》所述相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41.html -
了解详情
的看法大致贯穿于明清时期。比如,明末(崇祯时期)讼师秘本《珥笔肯綮》提出:凡告家财,不在干名犯义之例,但情词畅顺即是,不必原求律法。[17]该 于就法论事、缘法而判。 因此,清代州县官与现代中国基层法官都存在苏力所谓的纠纷解决思路,对他们而言,严格遵循规则不一定那么重要。作为亲民官的清代州县官(以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5561.html -
了解详情
是老百姓这方面,而是政府这方面,是公权力一方。如果我们能够抓住社会矛盾的主要矛盾即官民冲突,然后抓住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公权力行使不规范、公权力失控,能做 都违法,普遍违法。最后,执法机关选择性执法,想执谁的法就执法谁的法,你不服到法院去告,法院不公正司法,最后破坏了整个法治系统。 所以,我们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352.html -
了解详情
重大疑难案件时,在判决之前,司法官必须征求有关官吏,包括百姓的意见。汇集众多官民的意见,来对重大疑难案件作出处理,一般都将其作为会审的雏形;其二 ,这表明古希腊在审判实践中早已使用会审的方式。在罗马的《十二表法》(Lex duo decim tabula-rum)第九表《公法》部分第二条规定:对剥夺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333.html -
了解详情
不可遏制的盈利的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民事诉讼案件当成法院的提款机。[117]晚清法部(包括一些省级行政机构)一再积极地设计与推广名目繁多的状纸、制定多个讼 告示,多为表面文章,难收实效。瞿同祖曾精辟地指出:中国这种紧张(即官民之间、官吏及其上司之间等)没有导致显著的变革,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所有这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081.html -
了解详情
,汉代程序法也受到一定影响。其中亲亲相隐原则的确立便是最大的变化。秦人重法,提倡告奸,无论亲疏。汉人重礼,提倡尊尊,一些信奉儒家价值观的官吏判案,便不断把 内容。而对于普通平民,用系碟,即用文书去征求他们对逮捕自己的同意,这在官贵民贱的汉代,是不可能的。 县廷审理的对象若逃往外县,那么这种情况下的逮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246.html -
了解详情
,此外的部分,诸如《萧曹遗笔》中太祖高皇帝御制六谕、官箴四誓、问刑条例、十恶律条、八议条例、五刑定律、 能事,窝娼窝赌为生涯,或出入衙门而钤制官长,或武断乡曲而鱼肉小民〔14〕。对于这些职业、半职业化的、有可能被 段话: 藐法讼棍,欺骗愚顽,代作一词,即得一词之利,替写一纸,即获一纸之钱。一告不准,则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540.html -
了解详情
开始,连带责任上升为一种“集体性惩罚”,邻里之间、亲属之间和官员之间负有相互纠举、告奸的责任。汉朝继承秦制,以后代代沿袭。南北朝时代扩展到“举荐”,“若取非人, 进一步,东汉的经学大师郑玄指出,“族师之职,周公所礼制,使民相共勅之法”。龚自珍认为后世的保甲制度和井田制之间存在着渊源关系。参见《保甲正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