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的起诉资格经历了法律权利原则到实际损害原则的转变。1972年《洁净空气法》中的公民诉讼条款规定:任何人都可以自己的名义依法对违法排放污染者或未履行法定 不能因为其还未成为现实的存在,就使其因当代人的环境污染和生存破坏行为而成为环境损害的受害者。因此,环境法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必须得谨慎处理代际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84.html -
了解详情
的发展对我国环境纠纷通过非诉讼方式进行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纠纷的现状及其特点 环境纠纷,又公害纠纷,日本环境法中使用公害一词,公害指以由于日常的人为 发生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公民、法人、组织与国家之间,其内容是环境法律中的权益争执。由于环境日益严重的被破坏,环境纠纷也越来越被人们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328.html -
了解详情
的预防措施,它是预防原则在项目建设中的具体体现。该制度一般要求对重大活动的可以预见的环境影响进行研究,并要求公众参与评价过程,评价的结果对决策者有指导 数据和资料,通过行政法庭、法院或关心此事的公民团体对其中的事实分析和政策考虑等的正确性提出质疑。 为了方便公众参与,应当向公众提供关于拟议政策、计划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86.html -
了解详情
,清洁水权,通风权,采风权等享受良好环境的权利,以及公民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和在一定限度内的环境自救权利。这些内容是传统财产权和人身权无法包容的 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提出审理环境民事纠纷中的举证倒置的规定,但是,目前有关原则规定仍较为原则,实际操作还存在困难。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171.html -
了解详情
的社会普遍意志,因此,合同逐渐成了一种法律形式。[2] 合同法功能的上述变化为环境法以及其他部门法借鉴合同这种法律形式提供了可能性,也为排污权交易合同 履行过程中与传统的民事合同有所不同,对于合同相对性原则有所突破,这一点从以上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分析也可以看出。 具体表现为: 第一,政府和其他公民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5008.html -
了解详情
、维护公民权利的义务和责任。环境保护作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 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 全市环境问题发展变化的动态,加强公众参与的路径,有利于民众表达民意,向政府提供咨询,弥补行政资源的不足;其次,资源枯竭型城市中的民众之间对环境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34.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平衡,以有利于实现诉讼的公平与正义。根据这个基本的原则,结合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因素考量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 保护,促进公众参与,因而对环境受害者和公众环境利益的救济就放在立法特别重要的位置。举证责任分配作为诉讼程序中的基础问题,应当体现环境法的这种考虑,通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408.html -
了解详情
它们组成的整体:大地。”并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大地共同体的普遍成员与普通公民。这意味着,人不仅要尊重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 是赋予动物法律人格,只是对作为法律物格地位的动物加强保护而已。对于此一明证的事实,诸多环境伦理学者与环境法学者(甚至还有民法学者)奉为经典,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02.html -
了解详情
的个人或集体特权。社会主义法治所营造出来的平等自由的环境,以及平等自由的公民对和谐宽容的追求,是和谐社会的首选条件和动力。 没有民主政治,就 新视野[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01. [6] 吕忠梅.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89....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844.html -
了解详情
的个人或集体特权。社会主义法治所营造出来的平等自由的环境,以及平等自由的公民对和谐宽容的追求,是和谐社会的首选条件和动力。 没有民主政治,就 新视野[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01. [6] 吕忠梅.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8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8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