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构造原理,法院应当是中立的、被动的裁判者,法官不应主动追诉,根据行政诉讼法律的规定,在法院裁定不允许撤诉的情形下,法院不但成了裁判者,还担当了 起来相对较易,法官依据书面材料,乃至仅凭原告起诉时提交的起诉状和一些基本的证据资料,倚仗行政审判职业经验,就足以断定该行政行为是违法的或违法的概率极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56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构造原理,法院应当是中立的、被动的裁判者,法官不应主动追诉,根据行政诉讼法律的规定,在法院裁定不允许撤诉的情形下,法院不但成了裁判者,还担当了 起来相对较易,法官依据书面材料,乃至仅凭原告起诉时提交的起诉状和一些基本的证据资料,倚仗行政审判职业经验,就足以断定该行政行为是违法的或违法的概率极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305.html -
了解详情
凡是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相关的事实与规范性文件,均属于行政诉讼证明对象的范围。根据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行政复议申请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机关在对相对人作出制裁性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并没有收集、调查足够有力的证据,以致相对人是否违反行政法规的事实尚未查清,便决定处罚相对人。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582.html -
了解详情
二)行政诉讼的当事人更倾向于上诉得出这一结论有两方面的证据:第一,与一审行政案件所占案件总数的比例相比,二审行政案件所占案件总数的比例大幅度上升, 所发挥的应有功能包括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两个方面,行政诉讼的立法目的(设计功能)应主要围绕其应有的直接功能来规定。就直接功能来看,包括保障审判顺利进行,监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429.html -
了解详情
对原告权益的保护是极为不利的。行政诉讼法对撤诉后禁止以同一理由再起诉的规定与行政诉讼中双方当事人的案外和解的广泛存在产生巨大的矛盾。作为原告的公民、法人 撤销,行政相对人和行政机关不可能对程序的违法进行协商;四是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的案件,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调解,必须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进行;五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122.html -
了解详情
是它不遵守自己制定的宪法。就此而言,我们司法行政机关在对律师处罚时排除非法证据并不仅仅是为了维护律师的合法权益,而是维护法律和宪法尊严之需要。一个律师, 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4、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释义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5、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30.html -
了解详情
其次必须是有确凿的证据事实。 (三)超过起诉期限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律后果 虽然《行政诉讼法》并没有把起诉期限作为原告提起行政诉讼的一般条件规定在第4l条 ,而不宜在立案阶段简单判断起诉是否超过了法定期限。 (四)起诉期限的耽误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制度与民事诉讼时效制度不同,《民法通则》对民事诉讼时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151.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诉讼中当事人之间是否能够就争议进行和解,《行政诉讼法》没有禁止性规定。然而,在多年来的行政诉讼实践中,法官们却一直明里暗地做着协调、庭外和解等活动 撤诉;二是被告主动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原告申请撤诉,法院裁定准许;三是经过证据交换或者开庭后,被告自感有可能败诉,便主动请法院协调,经过法院在原被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41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排除在司法审查范围之外。德国《联邦行政法院法》第40条第1款规定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所有不属于宪法范围的公法争议,如果联邦法律没有明确地规定 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如何。笔者认为,法院在受理抽象行政行为之诉后,按照证据是否确凿充分、适用法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是否超越职权、是否滥用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66.html -
了解详情
通知参加诉讼。笔者认为,为了更加准确地理解和适用该条规定,有必要深入和探讨行政诉讼第三人问题。 一、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概念与特征 理论界较通行的看法是,所谓 实践中,义务关系第三人参加诉讼,有权充分陈述自己的意见,也有权提供证据,进行辩论。参加诉讼实为其义务,故其无权提出管辖权异议,也不能申请撤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