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裁决四道程序,就已经被认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了。此后,大体与刑事、民事诉讼程序正当化同步,行政程序的法制化迅速开展。继1989年《行政诉讼法》规定 原则的强调更凸出了,尽管它一开始似乎只是一个附带提到的、无足轻重的理由。 依照惯例,《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对判决书不是原文照登,而是经过编辑。对判决书原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488.html -
了解详情
促成了一个生命的终结,论坛里的谩骂和侮辱伤害了中国相当优秀的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学者的心,很多貌似正气凛然实则意气用事的评论伤害了为中国法治进程奉献着 进行一点补充,为什么这么多受害人,仅有两人提起了附带民事赔偿,判决支付总额15420元?我们通过判决书来了解一下这两个人的情况:一个是刘宝贵,199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84.html -
了解详情
。这里,还应该附带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我们仅仅决定在审判庭上的笔录不必宣读,也不必要当事人签名,至于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自诉案件和民事案件,在 不够明确的地方,所以在两个审理程序总结内把它统一起来了,并着重把判决书内所用“主文”、“结论”、“判决”等不同的名称,统一起来采用了“判决”这个名称。各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254.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不应作狭义的理解,而应作广义的理解。就网游程序而言,程序附带的各种数据(包括以静态方式存贮于硬盘上的数据和根据指令在内存中动态 (2009)虎知刑初字第0001号刑事判决书。 [29]参见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2008)天法知民初字第96号民事判决书;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穗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1067.html -
了解详情
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 、宣读证据的一方在休庭后三日内移交。 12、《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对于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773.html -
了解详情
的按退学处理的决定”,即为什么“事实行为”能够改变原来作出的法律行为的效力,判决书语焉不详。我揣度,法官在这里依赖的是对公平的直觉和对判决结论能够 通过一次次的“突破”不断扩大。我国的行政法官们还创造了“确认判决”、“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等等法律条文上没有的制度。这些创造因其现实合理性而获得学者赞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69.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依据”援引的范围限于法律、法规、规章和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64]判决书中的理由阐述基本上限于对制定法条文的释义。 (二)法律原则与法律 通过一次次的“突破”不断扩大。我国的行政法官们还创造了“确认判决”、“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等等法律条文上没有的制度。这些创造因其现实合理性而获得学者赞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20.html -
了解详情
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于全面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 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评议结束后即可当庭宣判。当庭宣告判决,应当在5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检察院;定期宣判的,应当在宣判后立即送达判决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563.html -
了解详情
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于全面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 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评议结束后即可当庭宣判。当庭宣告判决,应当在5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检察院;定期宣判的,应当在宣判后立即送达判决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033.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呢?我们再来看一看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的情况。一审法院在判决书中有这样的表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3条、第4条 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0]参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1998)海民初字第5164号。[51]后被告北京科技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