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促进的特例法》专门规定了赔偿命令制度[6].该赔偿命令制度不同于中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根据这一制度,法院对一定的犯罪案件在宣告有罪判决的时候, (4)被害人或者遗族由于犯罪被害已经从犯罪人得到损害赔偿的,在其获得赔偿的范围内不予支付给付金。如上述法律规定,日本和韩国早已开始了犯罪被害者的国家补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05.html -
了解详情
的同时与国际标准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①现行刑诉法对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概念和范围没有予以界定②公诉案件中被害人自诉权的行使缺乏程序保障③没有将精神损害列入赔偿范围 赔偿金。我国《民法通则》也将精神损害列入赔偿的范围,然而,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却仅限于对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物质损失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41.html -
了解详情
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近日获息,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出司法救助的新举措。上述事实充分证明,中国政府历来重视保护弱势群体的 因犯罪而遭受到的人身、财产损失,要想得到补偿,途径一般只能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由犯罪人来进行赔偿。而这样一种赔偿途径的缺陷无疑十分明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29.html -
了解详情
人格权的规定, 而将一般人格权作为补充适用条款。 (二)关于人格利益。民事权益包括权利和利益。在审判实践中 ,人民法院对侵害他人合法民事权利的行为均 题。2000年12月19日法释〔2000〕47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 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对于被害人因犯罪 行为遭受精神损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82.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对于被害人而言几乎无任何意义,因为被告人根本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调解具有调动被告人赔偿积极性、增强被告人赔偿能力的功能。一方面,如果 成熟的制度仅有理论研究和各地零星的改革探索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加强立法,制定一套系统完整的被害人补偿制度。 【作者简介】 王海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52.html -
了解详情
再也不可能拒绝承认其对法律的影响。⑦ 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间,我国刑事犯罪率持续攀升,重新犯罪率居高不下,但刑法某种程度上却仅仅满足于为配合一而再 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31页。 (22)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1条第2款指出: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48.html -
了解详情
的长期以来形成的书面审查习惯有关,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我国二审中审判范围包括事实审,同时是采取书面审判的方式。对于一审法官而言,他最为关心的 符合刑事简易程序的审限,法院也更倾向于采用普通程序,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的20%-3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至2007年部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18.html -
了解详情
更加有效地调整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合理配置资源,行政权不断扩张,国家干预经济的范围和领域逐渐增大,行政管理不仅涉及国家、社会管理,而且涉及公民、法人及其他 审判涉及公民的生命和人身自由,为此应由专业的刑事审判人员审理,所以只能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而不能是民事附带刑事诉讼。行政诉讼涉及公共利益,应优先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285.html -
了解详情
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2001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了精神损害的受案范围 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由此可见,《刑法诉讼法》虽然明确规定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法院只受理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赔偿,不予受理精神损害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040.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错误、量刑不当的,再启动二审程序。 (三)被害人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指被害人因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而产生非物质上的 被害人享有同被告人同等的法律援助权利,并适当放宽对被害人进行援助的范围,加大对未成年被害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女性被害人的援助力度。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