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这种精神上的损害对当事人的影响比物质上的损害更为严重,例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交通肇事案件,被害人或其近亲属难免长期陷于失去亲人或者身体伤残的极度 构建赔偿与量刑之间的必然性关系,将民事赔偿作为刑事量刑的法定从轻情节规定在刑法总则中,以便于法官在一审、二审乃至审判监督程序中考虑对被告人的量刑,从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516.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程度深,如毁人容貌的故意伤害、强奸、侮辱、诽谤等,物质损失却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只赔偿物质损失,对被害人遭受的巨大精神损失视而不见, 我国现行的《刑法》、《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应尽快制定新的司法解释,对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问题重新作出新的规定。即能体现“罪刑相适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66.html -
了解详情
的时候,行为人的不履行义务的不作为和作为之间具有等价性,”见死不救“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客观要件。”另有学者提出:见危而救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道德 行为进行新的思考与诠释,而不是走向现代法治理念的反面——设立“见死不救罪”。这种用最严厉的刑法手段来强制人们进行见义勇为的举措,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和一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92.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也是如此。实践中,由民事责任达到一定程度而引发刑事责任的案例很多,例如,故意伤害如果没有达到致人轻伤以上的程度,那就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只能提起民事侵权之 义务。3、犯罪类型主要集中于两类。由安保责任演变成的犯罪,主要集中于刑法分则中第二章的危害公共安全罪与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之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92.html -
了解详情
,孩子出现了不良行为,不知、不闻、不问,对这些行为造成的后果,如出现经济赔偿,不愿负责,甚至动不动就打骂,使孩子失去应该拥有的亲情、温暖,没有经济来源, 行为,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负刑事责任。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44.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罪嫌疑人予以逮捕也不利于无罪推定原则的更好贯彻,不利于减轻检察环节的国家赔偿压力。[3] 三 不必要逮捕的涵义,我国的刑诉法没有明确地规定,但从刑诉法 则首先不考虑不必要逮捕,这是因为依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这个年龄段的人犯罪,都是很严重的犯罪,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11.html -
了解详情
起点的。如侵财型犯罪中,犯罪数额刚构成犯罪起点;刑法规定多次行为才构成犯罪,刚达到三次的; 4、由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如由民间纠纷引起的故意伤害、毁坏财物等,若犯罪人对自己的行为有悔过,能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适用缓刑更能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安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5633.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案件; (二)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 则 第三百七十四条 本规定所称“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包括刑法分则第一章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罪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的其他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包括以制造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0663.html -
了解详情
甚至误工成本。 (二)被害人拒绝配合伤情鉴定的危害。1.破坏国家刑罚权的行使。故意伤害(重伤)案件为公诉案件,如果被害人拒不配合进行伤情鉴定,司法机关将无法 刑事制裁就会成为空话。2.违背平等适用刑法的原则。被害人拒不配合伤情鉴定,大多是得到了对方足额甚至超额的经济赔偿,这种利益交换为富有者提供了逃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356.html -
了解详情
条至第187条a、第189条),(3)侵犯通信秘密罪(刑法第202条),(4)伤害罪(刑法第223条、第223a条、第230条),(5)威胁罪 六部委规定》中明确规定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是指:(1)故意伤害案(轻伤);(2)重婚案;(3)遗弃案;(4)妨害通信自由案;(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3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