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尽可能将思维过程予以可视化,且可加以验证的明晰性;对体系外部而言,能更好地反映属于社会事实的犯罪的实质,有助于解释与适用刑法,并利于发现学问上的 模式,统称为客观归属论[45]。然而,这种规范性考虑的具体内容差别很大并不统一,不是一揽子地采用与否这一性质的问题。 首先,有观点主张,在介入了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23.html -
了解详情
。 违反哲学原理和法学原理的这种传统的犯罪客体概念本身包含的逻辑矛盾和性质错误,使得人们无法了解犯罪行为究竟指向什么,是通过什么对象加以实施的,以致于有人开始对这 犯罪的性质,以致于出现了诸如原刑法中挪用公款罪到底属于破坏经济秩序罪还是属于侵犯财产罪之类的疑惑不定的现象。(注:单长宗:《试论挪用公款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03.html -
了解详情
而是证据的反映形式,即言词形式。那么,人的陈述的本质是什么呢?人的陈述的本质就是人作出的证明。证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实体过程感知了案件事实或 证据学的学科定位,就是要明确证据学是一门什么样性质的学科,也就是要明确证据学的根本性质。这个问题是在确立实质证据观、找到两块奠基石之后,逐渐明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49.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定刑,2007年还增设了汽车驾驶过失致死伤罪。而且,全国所有裁判所的死刑宣判案件在1996年还是个位数,其后逐渐增加,2006年达到了45起,由此可见, 上一讲已经谈到,刑罚以预防犯罪为目的。那么,属于其预防对象的犯罪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刑法通过预防犯罪,又意欲保护什么呢? 20世纪50年代至7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74.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足 行为要素、附随情节要素和结果要素的区分并不明确。行为要素与结果要素的含混,有些词语所表达的犯罪要素究竟属于行为要素还是结果要素并不明确,比如损害( 要求是故意,有时会不公平。比如奸淫幼女罪中,对幼女这个客观要素的认识状态是什么,曾经引起热议。[25]我国刑法第236条规定奸淫幼女罪,即奸淫不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733.html -
了解详情
的制度下,社会危害性理论能够在立法阶段比较直观地说明具体是人的什么行为应当导致国家采取刑法反应措施{2}(P.44);在司法阶段,在认定了追究刑事责任必需 的事实与行为的性质的分离、行为的事实属性与社会政治道德属性的分离三个方面。 行为与结果的分离,主要是通过结果是否属于行为构成或者犯罪构成的必要要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18.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准确的概念,就应该既对这种行为进行自然与社会性质的评价,又对其法律性质进行评价。而犯罪行为在其自然性质上来讲是一种害恶,与此紧密联系,其 和发展刑法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推动罪刑法定原则贯彻实施的重要手段。 那么,根据什么来解释一行为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进而决定是否对之进行处罚?笔者以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76.html -
了解详情
的制度下,社会危害性理论能够在立法阶段比较直观地说明具体是人的什么行为应当导致国家采取刑法反应措施{2}(P.44);在司法阶段,在认定了追究刑事责任必需 的事实与行为的性质的分离、行为的事实属性与社会政治道德属性的分离三个方面。 行为与结果的分离,主要是通过结果是否属于行为构成或者犯罪构成的必要要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805.html -
了解详情
的制度下,社会危害性理论能够在立法阶段比较直观地说明具体是人的什么行为应当导致国家采取刑法反应措施{2}(P.44);在司法阶段,在认定了追究刑事责任必需 的事实与行为的性质的分离、行为的事实属性与社会政治道德属性的分离三个方面。 行为与结果的分离,主要是通过结果是否属于行为构成或者犯罪构成的必要要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804.html -
了解详情
不可分割的,无论是继续犯、结合犯,还是结果加重犯,只要先行为人的犯罪属于一罪,后行为人也就应该是同一罪名的共犯。小野清一郎和植松正等人持 构成要件要素,又是违法性要素,还是有责性要素,无论哪个阶层都少不了它。既然最终决定犯罪性质的是主观罪过而不是客观结果,为什么非要坚持从客观到主观呢? 当然,对于主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