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程序问题所作的处理不服时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具体包括有复议申请权、上诉权以及申请再审的权利。这是由相对人诉讼权利与法院审判权力内在的辨 刑事责任。 四、结语 当事人监督制约机制、法院监督制约机制以及检察监督制约机制是民事诉讼监督制约机制中最为核心的有机组成部分,三者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法院审判权的正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35.html -
了解详情
申请再审的条件,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事由限定在原审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在程序上存在错误的范围内,等等。另外一方面,我们不能因为民事审判与刑事审判、行政 。 【作者简介】 潘剑锋,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注释】 [1]刘家兴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87页。 [2]参见谢晖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29.html -
了解详情
一部以解决当事人之间纠纷、保护当事人受侵害的实体权利为依归的法律,《民事诉讼法》无疑应当充分体现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护。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与防止法院 4项规定,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当事人申请再审时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从该项规定可以解读出,如果法定程序的违反没有影响案件正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76.html -
了解详情
了始终,当事人应当承担完整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而不仅仅是提供证据的责任。二是将民事诉讼法第64条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范围明确限定为公益事项即涉及国家利益、社会 的规定,对于象拒不缴纳鉴定费等而导致举证不能的可在判决生效后允许其申请再审。这一规定与《规定》的精神相抵触。按照同一位阶的法律后法优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115.html -
了解详情
的范围。就我国民事诉讼法而言,再审程序的适用几乎没有什么限制,表现在:(1)提起再审的主体没有限制,不仅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而且人民法院可以主动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6页。 [62] 参见江伟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8页。 [63] 参见王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86.html -
了解详情
提起该程序的三种渠道中,人民法院职权提起再审和人民检察院抗诉提起再审显然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而当事人申请再审则一直未能获得应有的位置,司法实践中, 。惟有如此,看起来背道而驰的两种改革理路才能相安无事并且相辅相成。 第二个问题是民事诉讼基本保障的国际法化问题。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人们认识到,为了维护交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53.html -
了解详情
对调解书的主动监督。一九九三年,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关于民事调解书确有错误当事人没有申请再审的案件人民法院可否再审问题的批复》[(1993)民他字第1号 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57.html -
了解详情
。正是基于此,最高人民法院于2008年12月11日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关举证时限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新的 规定,再审程序中新的证据是指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并且应当在申请再审时提出。 所谓新发现,应当是在此之前客观上没有出现、不存在,或者虽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470.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一是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但没有启动再审程序的权利,当事人的权利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二是民事纠纷属于私人领域,当事人是自我利益的 是对二审案件行使上诉管辖权。从我国现在高级人民法院的职能来看,其有权受理民事一审案件。在实践中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指导审判实践的情形也并不罕见。我们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519.html -
了解详情
种观点认为原告可以有条件地撤回起诉。理由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91条规定:当事人在第二审达成和解协议,人民法院可以根据 进入再审的一、二审案件,该当事人有权撤回申请再审应无异议。对于在再审裁、判宣告前,原告能否撤诉,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生效法律文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5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