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诉讼案件应当适用何种方式进行审理,由于我国的法律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审判实践中,对行政、民事诉讼交叉案件的审理,五花八门,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 审判监督程序对民事案件进行了纠正,造成案件审理的反复,影响法院裁判的权威。显然,先民事后行政也不是恰当的审理方式。 (三)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解决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686.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当事人,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既判力效力的判决、裁定及调解协议确有错误而提起或申请再审,由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时所适用的诉讼程序。 二、人民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人民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是法院系统的内部监督。 根据《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005.html -
了解详情
足够的关注,但是,在今天美国的民事诉讼中,协商与诉讼已不再是两种截然分明的程序,而是同处于一个由审判法官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将其称之为诉讼和解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范愉:《纠纷解决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最新中译文参见马克格兰特:《为什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623.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的观念基础和钥匙,其效力是贯穿民事诉讼的。在理论界,对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相互关系,程序工具主义的观点在我国诉讼学界长期占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 的合理空间 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共同的特点都是承认在民事诉讼中,在审判权力与当事人权利之间,是当事人起主导作用。也就是说,以当事人在诉讼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09.html -
了解详情
的案件事实,导致人民法院大量重复劳动,浪费有限的审判资源,妨碍人民法院审判效率的提高。第四,证据随时提出还会造成人们对诉讼程序的轻视,从而可能导致对正当程序的 只在少数几个国家存在,并且是以完善的配套制度为保障的。 (三)完善举证时限制度的思考 1.举证时限的价值目标 民事诉讼的价值目标有公正、效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284.html -
了解详情
,并在此基础上自行作出冲突规范是否适用的决定。 (一)降低突袭审判的风险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必须以相应的实体规范为基础展开。这具体表现在: 的解释而展开,裁判结果是实体法上权利义务的判断等等[14]。概言之,从确定请求、明确争点到形成结论,实体法的适用贯穿于现代民事诉讼的整个程序过程。而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823.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之前提下,要求法院司法行为对当事人及相关第三人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程序公正的价值均须制度化,比如将法官中立制度化为回避制度。不仅如此,违反 资源等,从而在事实上既侵害了当事人的财产权,又浪费了全民所有的审判资源。 因此,缺乏效率的民事诉讼程序是不合理的,尤其是面对着现代社会中权利救济大众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609.html -
了解详情
和方式,调解结案率一直很高。 2、法院调解是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长期以来,法院调解被视为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优良传统。我国民事诉讼法在总则部分将其确定为一项基本原则(第9条)。 3、法院调解贯穿于审判程序的始终,既可以庭前调解,也可以在审理中调解(第128条);一审程序可以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286.html -
了解详情
的社会监督和来自法院内部的自我监督两个方面。狭义的审判监督是主要指人民法院的自我监督,是指各级法院对本院审判活动的监督、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审判 关系人可以对发生争议的实体权利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民事诉讼解决争端。如当事人一方不服一审判决,则可以提起上诉,请求上级法院通过二审程序进行审判监督。上级法院通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057.html -
了解详情
保全应符合法定程序。只有具备了这三个属性,证据材料才具有证据资格即证据能力。 (三)行政先决的公定力与证据效力之间的冲突 民事诉讼的任务是在平等主体 行政主体均具有约束力。显然,在日本,民事审判中遇到行政行为效力问题时,通常不能用民事诉讼的方法直接否定行政行为的效力,而必须通过追加行政主体作为诉讼参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0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