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铭:《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梁治平:《法律解释问题》,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78页。[33]参见江伟:《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8页。[34]WigmoreonEvidence(Textbook),p444[35]参见常怡:《比较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04.html -
了解详情
),却与诉讼拖延、费用高昂、诉讼结果的不确定性等司法弊病有直接关联。回顾过去的几十年,甚至直至90年代初,英国民事诉讼的状况与1906年庞德(RoscoePound)教授所称的“司法竞技理论(thesportingtheoryofjustice)”仍有很多的相似之处。1988年英国在对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11.html -
了解详情
制作正式裁定书,说明提起再审审判或驳回再审申请的理由,这一阶段所构成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为“审判监督关系”,其审判对象是原审审判行为,确定其是否有现行 问题进行证明和辩论?既然管辖权问题属于裁判者单方决定的程序事项,当事人是否不需要就自己的异议负举证责任?[29]如果裁定书既不全面反映当事人提供的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06.html -
了解详情
公权力的冲突问题。我们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在法制的轨道上进行,此乃共识。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它的前身是以契约 检察机关与法院联手追债的结论恐不为过,而且也不符合司法权被动性的特征(在民事诉讼中尤显重要)。第四个质疑是司法的统一。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14.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诉讼实践中被经常运用,以满足司法实践的需求。可是,由于立法上单单规定在什么条件下,法院可以作出确认判决,有关确认之诉的其他规定欠缺,如起诉要件、 程度上取决于当事人的现实需要。这个过程充满了种种选择的可能,理性主体总是趋向选择一种最公正、最有效的司法程序。 不同于民事诉讼中诉讼请求对审判权的约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97.html -
了解详情
承担对各种纠纷案件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统治者特别重视宗族法对民事纠纷的调节作用。不仅直接授权允许族长处理分家析产、立嗣承继、族 习气的历史考证,可参见《明代徽州的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网址://www.clol.com.cn [19] 法律作用的发挥需要安定的环境,动荡多变的社会状况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9.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程序的存在就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而没有民事诉讼程序,民事诉讼制度就无法得以体现和落实。民事诉讼制度与民事诉讼程序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相应的民事诉讼 的再审程序只能适用一次,而不应当是反复地适用。结合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现行民事诉讼法需要变革的内容包括:改再审可以适用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为统一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624.html -
了解详情
流行。其实,证明责任的分配源于实体法的规定,各家学说在结果上并不会有什么不同。学者所争议的只是不同的解释路径,如证明责任规范的性质以及克服真伪 table C-4.但是这并不妨碍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美国始终将陪审团审判视为民事诉讼的一般程序要素。 [19]需要把英国排除的原因是,近代英国只有极少数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4233.html -
了解详情
种优先适用于附带民事诉讼的措施其规范性程度比较低:其一,对哪些类型的犯罪在什么情况下应采取对财产的强制措施迫使犯罪人承担责任,需要从规范上进一步 从宽政策解决刑民责任问题 在司法实践中,犯罪人是否承担了其犯罪行为导致的民事责任,是量刑的重要依据之一。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刑事审判工作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550.html -
了解详情
不为任何的举证活动,法院还是应该依职权调查真相,不能径行裁判。{29}民事诉讼一般不会有这种极端的情形,原被告基于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各自证明自己的 弊的。我国台湾法例中有规定:显与事理有违不得作为判断之依据。{53}合理性判断需要借助于案件信息、诉辩双方的论证、民间风俗、道德习惯、裁判者的法律素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8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