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有利于科学、有效的改造方法的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罪犯改造;方法;调查研究 【写作年份】2005年 【正文】 以改造人为宗旨是我国监狱工作的永恒主题。 提供了科学依据。认识罪犯是改造罪犯的前提和基础。以前认识罪犯,靠的是法院送来的一些有关罪犯的记录材料以及干警和罪犯接触一段时间的主观感觉,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69.html -
了解详情
条第一款、第五十四条第一款的限制。”这就是说,在简易程序中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取证,只要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即可,不必在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 ,”“当事人在开庭审理时要求当庭举证的,应予准许;”就是说,双方当事人同时到基层法院请求解决简单的民事纠纷,但是没有协商举证期限,如果当事人在开庭的时候要求举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328.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下,法官甚而可以要求重新鉴定。但是,如何理解和把握第158条规定的法院调查核实证据权的性质和可操作性仍是个问题。我们认为: 其一,从性质上 ,载《诉讼法论丛》第二卷,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 澳大利亚1991 年《联邦罪行调查条例》要求,所有联邦当局与嫌疑人的会见必须被录音记录,除非这样做是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51.html -
了解详情
错杀是我国死弄政策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在死刑复核的方法中,有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合议庭通过阅卷发现案件某个情节、某个证据需要 的过程中势必会搜集一切可以定为死刑的情节、证据。因此,所有复核程序由复核法院调查核实应为必要。 (五)扩大死缓适用限制死刑的立即执行,在我国死刑缓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16.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实行带有职权主义色彩的诉讼,案件事实的发现并不完全依赖当事人,代表国家的检察院与法院在刑事诉讼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公权力在发现案件事实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方取证需经被取证人甚至控方的同意,在实践中,辩方申请检察院、法院调查取证的比例亦极为微小。[23]考虑到民族性格特征,为刑事案件作证对国人而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89.html -
了解详情
的自由处分权。次级裁量权的范围大小无法从正面予以界定,而只能通过上诉法院对下级裁判的遵从(deference)程度展现,具体而言体现在上诉复审标准(standard of 条)、诉讼费用的缓减免(第107条)、委托外地法院调查(第118条)。但一审法院拥有的程序裁量权大多属于次级裁量权,即必须接受上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36.html -
了解详情
造成其他不良后果。迄今为止,国际上尚未形成关于人道主义干涉的习惯法。而且,国际法院的法官Ian Brownlie认为,人道主义干涉并无法律上的依据,在国际习惯法上也 或起诉。笔者认为,安理会在适用这一规定时必须慎之又慎,甚至可以删去这一规定。因为安理会对法院调查、起诉和审理工作的控制和影响将会严重影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87.html -
了解详情
有两种模式,一是依当事人的申请,二是依职权。无论是依申请调查还是依职权调查,我们的立法都得明确其范围和程序,这是由检察机关本身特有的 对于违法者应当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四、结语 当事人监督制约机制、法院监督制约机制以及检察监督制约机制是民事诉讼监督制约机制中最为核心的有机组成部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35.html -
了解详情
必然要求。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是维护上诉制度,实现上诉目的的必然要求。如果二审法院加重了上诉人的负担,不仅有悖于上诉制度救济当事人的目的,使上诉制度形同虚设, 平等原则的要求。 4、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必须符合诉讼的客观规律。提交法院调查审理的案件事实具有不可回放性。民事诉讼虽然以追求客观真实为最高理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12.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作用的诉讼活动,是审查和核实证人证言的一种方式,或是在刑事审判的法庭调查阶段,公诉人、被害人、被告人和辩护人在法庭上对与证人证言有关的疑难问题,以提问 期内提出证据,进行交换。超过期限,就失去了提供证据材料的权利。当然必须由法院调查的证据和因客观原因不能取得或交换的证据可以不受证据失效制度的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9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