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便利,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以贪污罪共犯论处。而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相勾结,均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 诈骗罪》,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19]赵秉志:共犯与身份问题研究:以职务犯罪为视角,载马克昌、莫洪宪主编:《中日共同犯罪比较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264.html -
了解详情
职务便利,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以贪污罪共犯论处。而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相勾结,均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 与金融诈骗罪》,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⒆赵秉志:共犯与身份问题研究:以职务犯罪为视角,载马克昌、莫洪宪主编:《中日共同犯罪比较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238.html -
了解详情
382条、第38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183条第一款: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 应以盗窃、侵占等其他犯罪处理。四、如何区别职务侵占罪和盗窃罪? 1、主体要件不同,职务侵占罪是特殊主体,只能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职工,相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986.html -
了解详情
单纯规定公务贿赂向规定公务贿赂、商业贿赂等方向转变,形成了日趋完善的贿赂犯罪刑事立法。1988 年1 月21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 修正案的形式完善了刑法中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主体及公司、企业人员经济受贿是否需要利用职务便利的规定。从上述贿赂犯罪立法模式的演进情况看,包括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88.html -
了解详情
判处无期徒刑的应规定并处没收财产外,对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规定一律并处罚金,对犯罪情节轻微不宜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应规定一律单处罚金。 第四,修改告诉才 悬殊。基于上述考虑,将一般的业务侵占犯罪的法定最高刑规定为10年有期徒刑,将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工作人员职务侵占行为的法定最高刑规定为无期徒刑。 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69.html -
了解详情
的意义。例如,根据《刑法》第271条第1款的规定,职务侵占罪的行为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刑法理论可以指出,一般公民不能成为职务 目的与动机。可是,上述观点要求司法机关做难以做到的事情,不利于司法机关认定犯罪。 如前所述,以是否出于流氓动机区分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几乎成为刑法理论的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60.html -
了解详情
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故这种行为可以视为一种敲诈勒索行为。 3、对刑法调整的犯罪主体进行适当的扩大解释。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对某些刑法规定的职务犯罪而言,原来明确单一的主体范围日趋多样,需要对原有的刑法条文进行适当的扩大解释,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比如。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580.html -
了解详情
是侵害了单位公共财产,更是对社会诚信的践踏。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对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一般职员和工人,如果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财产所有权以及信赖利益。后者信赖利益的破坏是区分此罪彼罪的关键,也是职务类犯罪重点损伤的法益。从人性和社会发展来讲,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必定受到滋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27.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益不仅是商品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同时还侵犯了市场经济中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不可收买性与廉洁性,也有的学者将其表述为:既 不仅限于财物,包含满足人之需要或欲望的一切利益。[10] 其次,符合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实际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贿赂的形式多种多样,我国刑法规定的财物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792.html -
了解详情
组织中的财产等)侵占行为逐渐增多,且危害性越来越大。由于1979年刑法对其他侵占犯罪的规定尚付阙好,因而刑法对这些行为显行手足无措。基于保护集体财科和惩治 职务侵占罪、盗窃罪、诈骗罪等,显然不符合定罪的科学要求。将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盗窃、诈骗等行为以盗窃、诈骗等罪定罪,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7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