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联邦法院根据被告人的请求审理的一审刑事案件。我国《刑事诉讼法》也明确将人民陪审员制度的适用范围规定为基层法院或中级法院所进行的一审程序中,对于二审、再审 方面的问题,却是在总结和评价这一改革时所不应回避的。 【作者简介】汪建成,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注释】 [1]详见《河南首试陪审团参与死刑二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933.html -
了解详情
其职能在于控诉犯罪,以便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 不可否认,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一系列旨在保障法官中立的诉讼制度。例如,《刑事诉讼法》第28、第29条的 回避,或者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5条、第156条的规定,在法庭审判过程中,法官不再动辄包办对被告人、证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635.html -
了解详情
的救济途径也比以前多了。 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刑事诉讼法中,在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中,被害人只属于一般诉讼当事人,被害人虽然同案件有切身利害关系, 的国家补偿基金,专款专用。 (五)完善社会援助制度 关于被害人救济中的社会援助,当前这项制度在我国仅限于获得律师帮助,且主要针对被告人,因此我国现阶段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933.html -
了解详情
探讨的问题。 应当看到,在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前的刑事诉讼制度中,被害人只是诉讼参与人而非当事人,其法律地位与证人比较接近,因此一般不存在要求 的问题。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确立被害人为公诉案件的诉讼当事人,同时赋予其相应的诉讼权利。包括申请回避的权利(第28条);被告知鉴定结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31.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尤显重要 。 3.简易程序为控审不分留下隐患 据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简易程序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这样无疑使追诉与审判两相 仍需处育种礼物片的地位,确保控审分离。 4.简易程序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刑事诉讼法对简易程序的规定过于简单,一些环节需要具体的制度来规范。有学者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87.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淘汰制,精简现有法官队伍。三、建立法官的交流、轮岗及业务培训制度。(一)逐步实行法官任职回避制度,树立公正的外部形象。(二)建立法院分管工作的 中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被视为诉讼客体,法官不是处于一个中立的位置,而是以纠问的方式对待当事人。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使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94.html -
了解详情
中存在着使司法权受到不正当控制、干预、影响的力量或权威,司法独立就将是该社会不可回避的司法目标,该司法制度将面临着能否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既有的控制、 提出纠正意见,等等。其次,在公安机关负责侦查的案件中,检察机关拥有逮捕的批准权和延长羁押的决定权。中国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对逮捕发布许可令状和进行授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11.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法律的过程,而不涉及法律本身是否正义的问题。例如诉讼法中的“回避原则”,是纯粹的程序性规定,对于第一对概念中的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来说,是与实体公正无关的 机关的独立行使检察权提出了挑战。〔20〕而在上述制度缺陷之外,针对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侦检审一体模式,也存在以下缺陷。由于侦检审一体模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62.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法官在诉讼中的双重角色难以保证纠纷解决过程和裁判结果的公正性。在这种情况下,回避制度的设置就非常必要了。我国的《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三大诉讼法都对回避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78页5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9页6季卫东《程序比较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03.html -
了解详情
以下特点:一是民商事案件申诉上访仍居高不下,近年又出现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和执行案件申诉上访增多的新情况;二是集体上访、群体上访、越级上访和进省 造成的损害远比个案实体裁判错误大。3、依法应公开审理的案件未公开审理。公开审判是我国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