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关系、会议制度、文件处理制度等加以规定);(3)行政程序一般(共通)规定(包括当事人、管辖、协助、代理、调查、回避、证据、期间、送达 经验进一步分析、消化、吸收。3.加强调查研究,重视行政执法部门执法经验和教训,重视行政复议案例和行政诉讼案例中有关行政程序合法性、合理性审查的经验。4.整理现有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59.html -
了解详情
都更加符合即时强制的基本特征。德国学者Sholler和Schloer尝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揭示行政管束的特点,他们认为,警察管束者,系违反某人之意愿或未经其同意, 可以在事中进行有效的救济,阻止损害事实的发生。所以,对于行政管束措施,行政复议和诉讼上的撤销救济方式是不适用的,是没有效果的。当事人只能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87.html -
了解详情
解释性规章不具有法律效力,因为解释性规章只代表行政机关对法律的认识,其本身并不影响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法院和诉讼当事人可以适当地以解释性规章作指南,但对法院 以下效力等级的规范性文件,而且仅仅是相对方在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出行政复议时,对其依据的抽象行为进行的附带性审查。其审查范围和方式还是有相当的局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11.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相对人申请进行审查后作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的决定,如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依据行政程序作出的承担法律责任的决定不服的,可再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的规定,则可以适用行政法的原理和基本原则。2.行政合同行为纠纷可以适用调解。这是因为,行政合同行为是基于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这种合意成了对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22.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许可行为是否合法的具有重要影响。[关键词]行政许可第三人原告资格法律后果行政许可作为国家进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必然同广大公民的权利义务有着重要联系。 纳入司法审查具有现实可行性。一方面,随着《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等一系列行政法律,以及《立法法》等宪法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54.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导致权力机关对其监督法律关系模式的适用;第二,行政主体执法时的合法损害行为或者违法侵害行为可以导致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监督法律关系模式的适用,以及行政 三种情况:第一,适用某种法律关系模式的条件一经出现,该行政法律关系模式自然适用于当事人之间,双方行政法律关系潜在地形成;此时,有义务的一方主动按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24.html -
了解详情
而提出回避申请。这种情况应视为其放弃申请权。因为,为了确保程序的有效进行,当事人有义务随时行使自己的权利,抵制无效程序的开始。知道回避情形的存在而不 的约束力,从而使回避制虚置。我认为,能否有效地实施行政回避制度,需要行政听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相关的行政法律制度合力。而这一合力能够产生实效的前提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83.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在法定期限内进行审查,并依法作出异议是否成立的决定。基于行政效率的要求,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关于管辖权异议的决定不得行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权。2.排 年5月1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24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4](法)埃米尔涂尔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82.html -
了解详情
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可能将要或正在、已经经受行政诉讼审查或其它行政救济(如行政复议)这一存在状态,因为尊重前一行政救济程序,应是处理这一问题的基本理念,以免 申请行政救济和申请救济时间意见,决定是否中止本诉讼案件审理和中止时间,若当事人表示不申请行政救济,或在中止期间内仍不申请,可迳行审查其证据效力,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72.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房管、国土部门的有13件,占62%. 3、不作为表现形式多样化。有对当事人的请求明确拒绝履行的,有故意回避或不答复的,也有未在法定期限内履行 行政机关的职责分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最后,还应修改行政诉讼法,扩大行政不作为的受案范围,规定对行政复议不作为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行政复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