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行政法模式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再次受到学界的关注,平衡思想由此得以复兴和发展。其中,哈佛大学Richard B.Stewart教授 人员很难将平衡论搁在一边置之不理,对平衡论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26]近年较重要的学术进展,可概括为:1994 年,以行政处罚作为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922.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根本不能成立,因此,医事法的纵向法律关系受到严重的动摇。于是有人便将卫生法肢解为两大块:即将卫生执法与卫生监督归于卫生行政法,而将 调遣的医务人员予以吊销执照、降级、降职、撤职,直至开除公职的处分。这种调遣和处罚原则,按现行法学理论,除了可实施于公务员和军职人员以外,是没有理由适用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009.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并不承认物权请求权为一种独立的请求权,而只是将物上请求权与侵权行为请求权合并,仅承认物权人在权利受到侵害以后依侵权行为产生请求权,受害人权益受侵权法 之危险。其三,损害事实的确定性是侵权行为法区别刑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刑事责任以处罚犯人,预防犯罪,保障社会安宁为其目的;损害赔偿则着重于损害之填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084.html -
了解详情
即等于行动。关键问题在于确定何谓表达,因此给予保护;何谓行动,因此要受到限制。 [80]爱默生具体分析说,坚持一种信念必须视为等同于纯粹的表达 该言论的确可能煽起或产生此种立即非法行为者,才可对之予以限制或处罚。 [104] 多数学者认为,Brandenburg案所宣示的原则恢复了明显且即刻危险原则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707.html -
了解详情
处理民商事案件的经验和对经验教训的总结还比较缺乏,加之在司法实践中,由于长期受到“重实体轻程序、重事实轻规范”观念的影响,司法工作人员对证据规则的理性认识缺乏 责任分配问题,尚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国民诉法第64条所规定的“谁主张谁举证”实质上并未明确何人应就何种事实先进行举证的问题,而法官又必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77.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就是检察机关在法定程序中,公诉人代表检察机关对被告人应当处于特定的刑罚,即处于何种刑名、刑期、罚金数额、执行方式等向法院提出具体的要求,行使求刑权的 目的是协助法官确定量刑的事实基础,因此要尽量保持中立立场,不能以使被告人受到重刑处罚为努力目标。美国则不同,抗辩式诉讼程序是美国审判制度的基本特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18.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团体的必要性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何谓“必要”,在立法上均模糊不清。曾经受到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不能担当社会团体的发起人或拟任负责人的规定,则很难找到 所构成的民间组织法律体系,必须提供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哪些行为需要接受何种法律限制,哪些行为是法律所倡导的,以及不同违法行为所承受的不同惩罚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24.html -
了解详情
民商事案件的经验和对经验教训的总结还比较缺乏,加之在司法实践中,由于长期受到“重实体轻程序、重事实轻规范”观念的影响,司法工作人员对证据规则的理性认识缺乏 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尚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国民诉法第64条所规定的“谁主张谁举证”实质上并未明确何人应就何种事实先进行举证的问题,而法官又必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25.html -
了解详情
,甚至天生就具有某种犯罪的冲动,只不过并未明确表示为犯罪意图。而一旦人受到了某种诱惑,只要这个诱惑达到一定的限度,绝大部分人都会因此而产生犯罪意图, 而只是使违法人员的违法意图与倾向暴露出来并获取证据,就可以据此对违法者行政处罚。”鉴于目前我国诱惑侦查存在的实际情况及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加快立法步伐。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99.html -
了解详情
干扰,不受到民法中所界定的“胁迫”、“乘人之危”、“欺诈”,其行为就是有效的,当然,不能正确地表达意志的人是例外。同样,相同的行为应当得到相同的处罚(行 的确信,但依然可以追溯到公共政策的观点”。当我们能够将法律理解为行动中的法,理解为“人们对法院作出何种判决的预期”,理解为“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