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当事人来说,一生中可能只遭遇一次民事诉讼,这样的当事人常常是既不了解诉讼的程序规则,也不知道自己在诉讼中有权作出哪些行为,因而法官在 就实体问题进行答辩。 [29]参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厦门大学法学院联合课题组:《新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的执行与完善》,《法律适用》2003年第4期。 [30]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622.html -
了解详情
绝大多数当事人来说,一生中可能只遭遇一次民事诉讼,这样的当事人常常是既不了解诉讼的程序规则,也不知道自己在诉讼中有权作出哪些行为,因而法官在 是就实体问题进行答辩。 [6]参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厦门大学法学院联合课题组:《新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的执行与完善》,《法律适用》2003年第4期。 [7]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514.html -
了解详情
:其一,在为开庭审理所作的充分准备中,有许多诉讼活动都需要熟谙诉讼规则的专业人员来操作,如送达诉讼文书、组织鉴定或勘验、整理争点等,当事人自己 前证据交换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问题试作探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37条规定: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组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91.html -
了解详情
2002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已经以司法解释的形式,相继颁布了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和行政诉讼证据规则,为我国的证据制度建设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但是,综观这两项已 供述人的针对性经验保持一致,否则就应当适用传闻法则严格限制其证明力。证据立法应当将这两个基本途径视为保障程序公正的重要手段。(5)进一步完善专家鉴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55.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工作特点和规律的审判管理机制;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 对宪法中已明确规定的冲突规则的适用亦得不到认可[23];4.法院所能够利用的救济手段有限,就目前来看,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救济手段主要限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76.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不利于保障民事诉讼证据的质量及其数量的充分性和提供证据的时间保证,致使司法的公正和效率引起社会的质疑, 达到高度盖然性程度,人民法院应当依据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作出裁判,由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在民事诉讼中,坚持高度盖然性的标准,既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93.html -
了解详情
障碍亦应当予以证明。[6] 反观我国,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第一条规定,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附有符合起诉条件 庭审走过场的重要原因。[9]我国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在实际司法实践中长期的习惯做法形成了一种无形却有实质性影响力的潜规则。以起诉为例,人民法院裁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47.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没有明确规定诚实信用原则,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7条的规定明确地使用了诚实信用原则的提法 (参见陈桂明.程序理念与程序规则(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23.) 【参考文献】 {1}唐力.论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之确立(J)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69.html -
了解详情
客观真理,却没看到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没有看到认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对立统一,而诉讼证明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种对立表现得更加突出。而法律事实的证明要求 。证明力占优的证明标准实际上已经由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初步确立,从该规则颁布实施至今的审判实践来看,也可以发现证明力占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928.html -
了解详情
明 在我国,司法实务界对释明权的关注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的出台和实施有关。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是 相信当事人的学习机制。为了生活和自己的利益,人们在自由竞争中是很容易自动学习规则的,我们不能从愚民的观念去理解当事人。释明权的行使毕竟在性质上是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2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