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的人权一直标领主流,被告人本位主宰着话语垄断地位。与此相反,刑事诉讼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却长期被大大地忽略了。随着二十世纪中叶犯罪被害人学的 侵害时,国家理应运用社会福利机制予以救济,应当在个人权利与社会福利之间保持一种适当的张力。刑事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之后,由于身体受到损害或财产受到损失,实际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7.html -
了解详情
,即“不予受理”法院适用了“决定”,一旦适用“决定”检察院就失去了抗诉权。而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不予受理”都是使用“裁定”,这是三大诉讼法相通的理论。 (四)特殊 在该条第1项中,法律规定在任何阶段都要终止诉讼,但是对被害人而言,其受到侵犯的权利可能得不到救济。刑事诉讼法仅在审查起诉阶段规定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5.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参加人往往具有双重身份,从而享有不同的诉讼权利,承担不同的诉讼义务;刑事案件的庭审程序、调查重点、认证规则等与民事案件差异很大;加上当事人在法律 此外,还可以通过私人保险、公共资助、国家补偿等形式对刑事被害人进行赔偿。这种绝对地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分开的做法,无疑是以强调两者各自的特殊性为出发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55.html -
了解详情
就刑事精神损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权利仅限于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至于因犯罪行为 。而且,由于刑法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在社会危害性上远远大于其他行为,犯罪行为对被害人所造成的精神损害也往往较其他行为更为严重,因此,如果将犯罪行为强行排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81.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参加人往往具有双重身份,从而享有不同的诉讼权利,承担不同的诉讼义务;刑事案件的庭审程序、调查重点、认证规则等与民事案件差异很大;加上当事人在法律 此外,还可以通过私人保险、公共资助、国家补偿等形式对刑事被害人进行赔偿。这种绝对地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分开的做法,无疑是以强调两者各自的特殊性为出发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8.html -
了解详情
有效的诉讼方式来实现对自己经济损失的赔偿。当然,被害人在行使其诉讼权利时也应依法进行,无论选择以上哪一种提起方式都应受到一定的限制。?选择第一种民事赔偿 一次刑事审判,并保留对未到案共同致害人赔偿请求权的,应查明每次到案刑事被告人的过错程度,在判决书理由部分明确其相应赔偿份额和连带赔偿责任后,判决该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89.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中,应当及时被告知拥有哪些诉讼权利。也就是说,国家司法机关承担着告知、提示权利的义务,例如在德国,法院以及警察机关、检察院等刑事追究机关承担着“诉讼 ,并向司法机关提供情况,这就有助于司法机关及时发现犯罪、打击犯罪。在“无被害人犯罪”案件中,[2]公民的控告、检举对于打击、惩罚犯罪至为关键;(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17.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参加人往往具有双重身份,从而享有不同的诉讼权利,承担不同的诉讼义务;刑事案件的庭审程序、调查重点、认证规则等与民事案件差异很大;加上当事人在法律 此外,还可以通过私人保险、公共资助、国家补偿等形式对刑事被害人进行赔偿。这种绝对地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分开的做法,无疑是以强调两者各自的特殊性为出发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53.html -
了解详情
缺乏亲和力和调解力,说话“硬邦邦”。这样,不利于民事案件的解决。因此,强调诉讼方式民事化,就是重视在整个案件审理过程中可以进行调解,双方在法律规定的 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出于保障刑事案件被害人及其近亲属诉讼权利的考虑,而实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告知制度,其出发点本是无可厚非的。但笔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04.html -
了解详情
不足而以失败告终。“二战”之后,英国的女性刑罚改革运动家M.弗莱提倡建立犯罪被害人赔偿制度。以此为契机,新西兰在1963年,英国在1964年先后设立了对暴力 和不信任感。由于这种原因,最近在德国,为在刑事诉讼中保护被害人的权利,便修改了刑事诉讼法。我国也应当在了解犯罪被害人被害化实态的基础上,在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5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