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被害人求偿权的保护。实践中除极少数人被害人能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得到部分损害赔偿之外,绝大多数被害人的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得不到应有的 载www.cnkikw.com.于2008年12月10日访问。 [21]莫洪宪 著:《刑事被害救济理论与实务》.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9页。 [22]谢芳 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478.html -
了解详情
提了出来,但是立法者没有采纳这种意见,其理由不得而知。看来,立法者对精神损害赔偿还是存在一定的偏见,不然就没有理由对这种情况做出解释。 但是,法律规定是严肃 ,在将来,也一定要修改这个不合理的法律制度,建立全面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内容包含全部的损害赔偿责任制度,使之合理、合法,减少司法资源的浪费,减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530.html -
了解详情
大量的司法实践中,这些犯罪案件的被害人往往无法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笔者亦曾经代理过这些被害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经历失败后,进行了长时间思索,最后得到 失眠、抑郁等症状。如果被害人在没有明显身体损害的情形下,又无法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则会造成一些被害人生活困难,并产生社会仇恨心理,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43.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先后顺序问题。 本文不赞同这种观点,我们认为,应当先提起行政诉讼,再提起民事诉讼。 行政机关参加到整个侵权案件关系链条中来,是因为行政机关基于其行政行为 附带审理模式,是行政诉讼、行政赔偿诉讼、民事诉讼的程序上的三元整合,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审理模式的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的二元整合不同。构建竞合案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08.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时限内支付的,则应由被告人亲属提供担保。同时,应将被告人及其家属履行赔偿义务的表现作为量刑 情节考虑,以督促被告人积极履行义务。对罪行严重的被告人,特别是依法应判处死刑的被告人,不能因为已作出赔偿而对其从轻处罚。 (四)把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履行情况和刑罚执行措施结合起来。在判决生效移送刑罚执行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753.html -
了解详情
十七条以及最高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二款的规定。这些条款的内容是否足以成为不予受理犯罪所致精神损害赔偿之诉的充分理由? 解释第一条及其后的条款的规定,行为人“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受害人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法院应依法受理。依法解释一般原理,此处的“非法”显然包括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74.html -
了解详情
十七条以及最高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二款的规定。这些条款的内容是否足以成为不予受理犯罪所致精神损害赔偿之诉的充分理由? 该解释第一条及其后的条款的规定,行为人“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受害人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法院应依法受理。显然,此处的“非法”包括犯罪在内。该解释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3.html -
了解详情
该制度赋予被害人申请权,以启动法院司法审查程序,对公安机关、检察院作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决定进行审查,突破了以往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系统内部监督的“自律机制”, 意识。进而有于实现诉讼目的,维护社会安全。我国在刑事诉讼中对被害人的赔偿,是按照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加以解决的,但是该程序到底应如何保障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78.html -
了解详情
事故处理办法》对造成受害人死亡的,予以补偿费的救济,开创了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救济的尝试;接着《国家赔偿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又规定了死亡赔偿金和 的、无法准确计算的,[5]计算精神损害赔偿额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审理时费时费力,如果允许精神损害赔偿进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是有以公法取代私法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76.html -
了解详情
韩国的《关于诉讼促进的特例法》专门规定了“赔偿命令制度”[6].该赔偿命令制度不同于中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根据这一制度,法院对一定的犯罪案件 安。犯罪被害人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M].弘文堂,2001。 [3][日]小六法[S].有斐阁,平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8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