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搜查、扣押等诸多侵犯犯罪嫌疑人人权的现象十分突出。本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中国诉讼制度改革和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在该领域进行了一系列 机关的思路改革检察制度。针对我国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关系不顺的现状,应当提高检察机关在刑事审前程序中的主导地位,赋予检察机关指挥公安机关侦查活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820.html -
了解详情
追诉权。包括侦查权和控诉权在内的刑事追诉权所具有的特殊强制性,使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人权利面临威胁。就追诉犯罪、维护社会秩序而言,虽然这是社会 一方的侦控主体拥有相对被控方对裁方的特殊控制力或影响力,真正意义上的司法审查不可能实现。我国现行刑事诉讼程序中,检察机关作为控方主体同时又享有被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550.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区分。侦查权是侦查机关查明案情、查获犯罪嫌疑人的权力;侦查主体是公安、检察机关;侦查的对象是与案件有关的事实;侦查的内容是侦查机关为查明案情而进行的专门 上的配合制约模式在司法实践运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刑事立法对侦查活动的过度强调导致了审前程序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中心化、实质化,进而造成了法庭审判活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532.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必须加强对非公 有制经济的法律保护尤其是刑法保护。从当前我国刑事法治实践情况来看,正确认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刑法保护并切实予以贯彻落实,已成为 使之成为行政强制措施[8]。 六、刑事和解制度问题 刑事和解是在刑事诉讼程序运行过程中,被害人和加害人(即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认罪、赔偿、道歉等方式达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75.html -
了解详情
近乎没有什么意义。从此角度观之,在权利保护方面,我国证人出庭作证问题在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中的相反做法给人感觉是本未倒置的。当然看待问题角度也不可能是唯一的,刑事诉讼制度确立的价值定位中必然面对着打击犯罪、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社会秩序、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等刑法目的同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间平衡考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651.html -
了解详情
得不到补偿时,国家基于契约义务应予以补偿。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由于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而蒙受损失处于劣势,公民的信赖利益也受损,国家应当按照契约责任承担相应的 诉讼的过程往往涉及三方利益:国家利益(或社会利益)、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利益、被害人利益。而在我国,既有国家追诉机关与被告人之间公权与私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47.html -
了解详情
”上去。其结果,便是将从来所强调的重点由“嫌疑人、被告人、犯人的人权保护”向“对被害人的人权保护”方向发展。对犯罪被害人的补偿自不用说,连下面将要叙述的刑事 由于这种原因,最近在德国,为在刑事诉讼中保护被害人的权利,便修改了刑事诉讼法。我国也应当在了解犯罪被害人被害化实态的基础上,在被害人不得已而参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56.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上存在缺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作者在剖析了证人出庭的现状及成因后,就如何完善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制度提出了一家之言。供大家探讨。一、当前证人出庭 作证的不足30人,证人出庭率不到1%.如此低的证人出庭率导致了许多不良的法律后果:司法机关虽然查获了犯罪嫌疑人,却因证人拒绝作证而拖延了时间,造成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27.html -
了解详情
的简略、粗糙规定导致其非但未发挥效用还产生了诸多灶病,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种遗憾。因此本文中,笔者尝试着通过学理阐释和立法比较,并在相关学者研究 ,应实行直接开示。而辩方如果在此阶段就已掌握足以否定指控的关键性证据,如犯罪嫌疑人不在现场的证据等,就应及时向检察机关开示,而不必等进入审判阶段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7556.html -
了解详情
提供的涉案信息非公知鉴定报告就先行立案,并抓捕犯罪嫌疑人,搜查证据,再将搜查到的证据与报案人提供的非公知信息进行同比鉴定,从而得出两者是否具有同一性 的冲突。在刑事诉讼中,刑事审判庭的法官往往注重被告人犯罪行为的定性、危害结果的查明以及犯罪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核实,而对于商业秘密的权利归属以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55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