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怠于行使释明权。在诉讼过程中,法官应当向当事人进行释明而不予释明。在程序性事项上,如对举证责任的分配、举证期限的确定等应当向当事人说明的内容不 的前提,因此,我国立法应尽快完善对释明程序的相关规定。首先,法官向当事人释明应当公开进行,如要求一方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提供新证据等,应及时将释明的内容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668.html -
了解详情
填补立法在这方面的空白,可以参考发现程序的相关设计,保障我国当事人的证据调查权。发现程序为当事人提供了收集证据的强有力手段:规定了庭外证人证言笔录、书面及物品的 卷第1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81页。 [40] 汤维建:《论美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调查与证据交换兼与我国作简单比较》,载《中国民事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748.html -
了解详情
是诉讼文书和法律文书。人民法院送达诉讼文书和法律文书在整 个民事诉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送达起诉状就开始计算答辩期限和举证期限,送达开庭传票,就意味不 已外出务工或下落不明,督促原告尽快提供确切的地址,对有证据显示能够证明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的,按《民诉法》相关规定公告送达。 2、对立案时原告提供地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277.html -
了解详情
的请求权,因此在探讨同案犯先后到案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之前,应首先理清犯罪所产生的实体法上的民事法律关系。我国刑法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 民事诉讼可采模式 (一)同案犯先后到案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选择进路 以上比较分析的是连带债务在单纯民事诉讼中的模式。我们可以从中选择并运用于附带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682.html -
了解详情
的性质,诉讼时效与当事人的实体权利紧密相关,故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刑事部分应适用刑事追诉时效,民事部分则应适用《民法通则》规定的时效,在特殊情况下适用刑 标准,这就有可能出现在刑事诉讼中不足以认定有罪的行为,在民事诉讼中未必不能构成侵权。此外,民事诉讼中还可以通过举证责任的分配来确定由何方承担败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235.html -
了解详情
的性质,诉讼时效与当事人的实体权利紧密相关,故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刑事部分应适用刑事追诉时效,民事部分则应适用《民法通则》规定的时效,在特殊情况下适用刑 标准,这就有可能出现在刑事诉讼中不足以认定有罪的行为,在民事诉讼中未必不能构成侵权。此外,民事诉讼中还可以通过举证责任的分配来确定由何方承担败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17.html -
了解详情
根本没有赔偿被害人损失一项。同时,依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赔偿被害人因犯罪行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是被告人应尽的法定义务。既然是法定义务,就应当无条件地 》,《检察日报》2007年2月1日。(24)参见张虎林:《略论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几个问题》,《人民法院报》2003年8月11日。(25)2008年1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90.html -
了解详情
的基础上,以司法解释或批复形式,对民事诉讼中的送达规则进行了健全、完善或创新,有些规定甚至跳出了现行民事诉讼法的框架,对原有送达制度进行了大胆突破。 规定的构建阐述出发,就送达规则创新发展对民事诉讼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相关新规则概述 送达地址确认制度[3]、推定送达制度(送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020.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促使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主张的事实存在,这对双方当事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尤其是在民法通则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中规定的提供证据责任倒置 指人民法院、当事人、代理人、证人等一切参与民事诉讼的机关、团体、自然人,在民事诉讼中投入的时间、精力、财产等。所谓诉讼周期是指当事人起诉后至人民法院的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65.html -
了解详情
理原则、辩论主义、处分权主义、上诉等都与既判力相联系。所以,有学者指出,在民事诉讼中抛弃既判力概念和理论,就等于拆掉了一座桥的一个桥墩一样, ,可借鉴德、日等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12]对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79条之极为宽泛的再审事由加以适当限制,并且应当尽量规定得明确、具体。在提起再审之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