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应该保障当事人有足够的手段收集到必要的证据(注:参见江伟等:《民事诉讼程序保障制度基础》, 载《中国法学》1997 年第3期第94页。)。 有的当事人或律师在起诉时不提供相关证据,把某些关键证据当作杀手锏,留在法庭辩论甚至第二审或申诉时当作炸弹扔出,给对方或法庭以措手不及,往往导致重复开庭、纠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02.html -
了解详情
要求。到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2004-2008)》中提出了继续探索民事诉讼的简化形式,在民事简易程序的基础上建立速裁程序 裁工作组,由其对案件进行审理裁决。 4.适用审级 就当前我国的司法实践而言,速裁程序大多适用于第一审程序。不过,有些地区的中级法院也制定了有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07.html -
了解详情
使当事人在行使监督制约权时有法可依,维护当事人监督制约机制的权威。第二,提高法院及当事人的程序权利意识,法院要依法行使审判权,积极采取措施来方便和保障 民事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任。二是完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立法。首先,完善抗诉程序,具体措施如下:①增设抗诉期限。公正与效率是当今司法改革的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35.html -
了解详情
而形成的诉讼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起诉要件属于其中的第一阶段,诉讼要件属于其第二阶段,而就原告的请求进行审理、判决则作为其第三阶段。这三个阶段之间的关系 的申请或者其他人的建议以驳回该诉讼(《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12条第8款)。从美国既有的司法判例来看,虽然审前的诉答程序以及审判过程当中的对抗机制富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53.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和积极的、竞技的当事人,这一当事人主义图像已经在20世纪中后期完全改版。 第二,在司法权力化组织体系高度发达的中国,与其否定职权的作用不如承认审判权的 。其结果是,1983年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正式确认法官在审前准备程序中管理诉讼的角色,要求法官在诉讼早期阶段积极地介入诉讼以掌握对案件的控制。包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98.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严格依法办事。 (4)回避制度在二审中出现了真空。民事诉讼法第152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和调查,询问 ?根据此条规定也应由审判长决定,可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中只有独任审判员而没有审判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不严谨和不成熟。其次这种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21.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在当事人主张的证据范围之外主动收集证据。 第二,法院内部主体分配。关于庭前准备程序的主持者,向有主审法官主持的,有书记员主持的,有助理法官主持的 建立。证据交换给当事人提供了向法官与对方充分展示各自证据的机会,使法院的民事诉讼程序从庭准备阶段,就为案件诉辩双方构筑了规范平等的攻防机制。既然确定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90.html -
了解详情
5、当庭即判决,容易启动第二审程序:按2003年12月1日生效的高法的《简易程序规定》第27条规定适用于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除人民法院认为不宜当庭 也一并判决。在医疗诉讼中,许多有争议的事实并非能够一次性判明的,如果法院按简易程序强行宣判,面对情形,利益当事人会上诉,第二审程序被轻易启动。无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47.html -
了解详情
抗诉监督的范围应包括民事诉讼的全过程和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全部裁定。基于此认识有的检察机关不仅对法院在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中的生效裁判提出 的优点在于能够兼顾有利于纠正错误裁判、有利于发挥上级法院的监督作用 和便利当事人进行诉讼、便利法院审判,能够在两者之间取得某种平衡。但是,将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92.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程序的规定的。 根据我国现行民诉法关于检察监督的规定,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监督应当是事后监督。因此,检察机关可以抗诉的裁判必须满足事后监督的要求, 机关在此时才能够提出抗诉。民事诉讼法将审判监督程序排在第二编审判监督程序中的第一审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第二审程序、特别程序之后,这一排列表明审判监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9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