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第336页)。二战后,随着民主的发展,这种观点受到责难,西德著名行政法学家佛鲁斯特霍弗(FrnstForsthoff)在分析了行政权与公民的关系后,认为“ 机关如要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必须有法律法规的规定。规章无权作此规定。制定行政诉讼法时曾考虑到这一因素,如仍坚持必须有法律法规的规定,则大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31.html -
了解详情
应由假冒人员自己负责,而不是国家负责。4.公证人员公证机关及公证人员能否成为行政侵权主体?德国1910年《为公务员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明确规定,本法不适 “其收入依赖于收取费用的公务员的行为,不论对公务员开支有无补偿”。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后,也曾一度争论过公证机关能否成为行政诉讼被告,公证错误造成损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15.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形式都是针对诉讼请求而言的,许可案件的判决也不例外。法院作出撤销行政机关变更登记行为的判决,是否能够满足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能够达到诉讼目的呢 唯一区别就是前者意味着法院不能直接作出决定,而后者意味着法院可以自行作出决定。行政诉讼法颁布前,理论界对变更判决及司法变更权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很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04.html -
了解详情
对交通事故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那么,这些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否属于可诉的行政行为,能否提起行政诉讼。到目前为止,学术界的观点难以统一,司法界也争论不休。 管理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应接受司法审查与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95.html -
了解详情
的被告,而且有事实根据和理由,又属县法院管辖。因此,县法院应当依照《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和《国家赔偿法》第九条第二款之规定决定受理。二 通知其参加诉讼。”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应如何理解﹖笔者认为,这种利害关系既包括与被诉行政行为利害关系,也包括与诉讼结果的利害关系;不但包括直接的利害关系,而且包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53.html -
了解详情
从排除的角度分三个层次予以划定。第一层次为不属于司法审查的范围。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国家行为、抽象行为、内部行为和终局裁决行为不可诉 依据。第三,“一个窗口对外”、“并联审批”和“一站式审批”制度并没有改变各个部门事实上的行政许可权,改变的只是许可实施的运作方式和运作程序,强化了部门间的协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43.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保障宪法所确立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然而受长期封建遗毒影响,一些行政主体及工作人员“臣民”、“子民”、“父母官”的观念很深,颠倒了主仆关系,助长了 的受案范围并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为更充分地保障行政诉权,笔者建议在今后行政诉讼法修订时,可以采取“抽象概括+具体排除”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模式,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42.html -
了解详情
毫无疑问,这种“因噎废食”型的逻辑思维以及将“直接操作人员”设定为机器人的构思,与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显然是格格不入的,是基于对“自由裁量权”的误解或偏见而 权的范围或者存在裁量权滥用的情况下,法院可以撤销该处分。”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有关“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的规定,在本质上也表达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12.html -
了解详情
毫无疑问,这种“因噎废食”型的逻辑思维以及将“直接操作人员”设定为机器人的构思,与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显然是格格不入的,是基于对“自由裁量权”的误解或偏见而 权的范围或者存在裁量权滥用的情况下,法院可以撤销该处分。”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有关“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的规定,在本质上也表达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79.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补救方式,已为国内外立法所广泛采用。[11]但是,我国《行政复议条例》和《行政诉讼法》没有采用宣告无效这一补救方式,而以撤销代替宣告无效。在 ,101-105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132-135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3]参见翁岳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75.html -
了解详情